微信恐慌症的背后,是责任与义务的不对等,是通信行业在高利润增长考核压力下行业增长乏力的担忧,而虚拟运营商的蓄势待发,无疑将增加局面的复杂性,有时候我们注册微信时显示虚拟运营商提供,这一现象就加深了用户们对于微信此用意的不理解。
电信业向民间资本开放已经突破了政策的坚冰,工信部已就有关具体试点方案向三大运营商征求了意见,虚拟运营商诞生已是箭在弦上。
比如,移动通信转售放开后,在移动通信领域将出现虚拟运营商,那些优质客户资源的拥有者以批发价格购买基础通信能力,再以零售价提供给最终用户,因此,虚拟运营商的出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压缩批发与零售之间的利润空间;同时,虚拟运营商可以利用基础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引导运营商之间恶意压价。这都将导致运营商收入快速下滑,利润下降。
与此同时,对OTT业务的讨论也在业界逐渐展开,Skype、微信等的迅速普及在一定程度上给传统运营商带来了强大的心理冲击。这是因为Skype、微信等即时消息类互联网业务能够提供与基础电信业务相同性质的通信服务,但是这些业务提供商又无需建立任何通信网络,更为关键的是无需承担确保网络安全的国家管制责任。
对此,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近日公开表示:希望腾讯的业务有更多的发展,但是也希望他们的业务能保护现有的总体环境,保护客户依法通信的行为。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也认为,“微信确实给运营商业务带来了严峻挑战”
从国外的情况看,以韩国为例,韩国的通信管制机构就允许通信运营商面向最终用户对Skype等OTT业务收取额外的功能费用,以应对对传统电信业务的冲击,注册微信时显示虚拟运营商提供实际上是正常现象,微信用户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