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圆通、申通、韵达筹备处理双十一所带来的海量电商快递快件的同时,顺丰却婉拒了超过1000万单的临时性客户。对于电商件的热衷程度似乎成为了区别两条路径的标志。
这也仅仅只是两条路径区隔的表现,而非原因,证据在于2013-2014年的一段时间,顺丰也曾经大举涉入电商快件市场,但直营模式的顺丰并不完全适应和乐于在电商快递的价格战中进行搏杀。
不论是否选择这一市场,在经历了数年大幅增长后,电商市场的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依存于此的快递增速还能持续多久已经成为了一个问题。
节点到来之前,快递公司接连上市,上海证劵交易所已经响过快递行业的第一声,按照证监会的批复,上市的钟声还会继续数次。第一家快递上市企业圆通正是另一条路径的践行者,伴随着电商快递的猛增和加盟模式的轻车简从,圆通业务量完成了超过数十亿元的增长。
尽管从市值和利润方面,圆通与顺丰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顺丰此前布局的航空件和境外件等业务,圆通已经开始涉及。它正在尝试从庞大的体量中提纯出更为核心和高价值的新业务。
这并不是条好走的路,顺丰已经在这些领域有着长久的布局,但是仅仅从硬件基础和业务收入的角度来看,它和曾经中国民营快递业的模版——国际四大快递公司(TNT、DHL、FEDEX、UPS,其中TNT已经被FEDEX收购)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
而这些模版本身,也在近年遇到新的挑战和机遇,比如世界的经济形式变动以及电商发展所带来的新市场和新对手。而在上市过后,两条路径的快递公司也将迎来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