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行业内都格外关注O2O模式的探讨以及移动互联网对其的冲击,虽有玩转会议场地预订O2O的会唐网IPO在即,但又适逢阿里在传媒、影视、物流等行业的大肆收购,腾讯战略入股58同城,说不定未来互联网巨头会染指一些会展行业的服务网站,大玩跨界。在此关键点,展览O2O这个初生婴儿,被会展行业内的一些人质疑,其似乎要被扼杀在襁褓之中,那究竟展览O2O这个命题是否成立?
展览O2O是伪命题?
O2O是怎样一个概念?若问一些百货公司、零售企业,O2O就是全渠道营销,从之前在实体店“躺着也挣钱”到现在积极转型线上,其过程必然会有点痛苦,但终究还会向着虚实并存的shopping mall梦想前进;若问一些餐饮企业,相信大多数会说“实在坑”,连之前所攒的微薄利润也赔了进去,摆明就是无底洞一个。
如果要从会展行业眼中看O2O,可以说,不少会展企业都是深深扎根线下的,只要实体展会的摊位卖得出去,广告位有人买,营收都是相当可观的,而这些客户又是通过传统收名片、打电话、人际关系等方式经过一届届展会所积累下来的,网上顶多是作为一个宣传的渠道,何必大费周章搞什么O2O?
O2O是“展览”方程的一个正解
O2O这个词在不少传统行业里还是不多受欢迎的,也包括会展这个线下资源丰富的传统领域。不过,虚实并存的O2O模式确实会改变会展,与会展相互促进,最终甚至会是一种共生的状态。
闭环。闭环可谓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团购、餐饮、电影在线选座等方面,闭环尚且还有些资本被谈谈,但在会展这样一个较少提及、甚至是全新的领域,其真的有被谈论的资本?展览所追随的就是参展这一条主线,线上的工作都是为了服务线下的展会。参展前,可通过线上的平台选择展会,确定哪一个才是满足需求的,选定目标后就要登记一些参展信息,或者购买展会门票;展会过后,返回线上的平台对展会点评,或者在组展方官微上评价服务,这样,线上选展——线上预登记/买票——线下参展——线上点评/评价的闭环就会形成,预登记/买票相当于支付环节,参展相当于消费服务的环节,而点评则会将数据留存在平台上,平台据此可增强用户粘性。以线下实体展会为中心,线上手段作为辅助,展览O2O必然为人们所认识。
人流管理。到现场参观展览的每一位观众背后都蕴藏着一组珍贵的数据,而成功管理好人流则能够成功地把这些数据都留存着。为了管理人流,而不仅仅是控制人流,可以把每个人的信息都二维码化,到每个展馆前都要扫一下,这样就可以知道哪个馆参观人数多,哪个馆参观人数少,能够适时引导人流,避免拥挤;每个人喜欢去哪个馆也能大致了解,能够管理数据,提升人气。与崭露头角的馆内WIFI定位技术相比,扫码人流管理成本更低廉,更直观实时,但却没有那么精确,没那么高的变现能力。或许把两者结合起来,一微观一宏观、一管理一变现,才可以玩得起云端的展览大数据。
定制。有人说,O2O走到尽头就会变成C2B,而C2B就是一种个性定制。会展也有定制,只不过还未被挖掘出来。对于展览的主办方而言,可以把展商的展品需求、观众的采购需求集合起来,按需定位展会、规划会展产品,或者让少部分的展商、观众参与到各种会展产品的制作中,从而使展会的定位更有针对性,展会的品牌更有影响力。只要增强客户的心理和金钱上的体验,就能够提高其忠诚度。
会展在线下扎根多年并没什么不妥,甚至是一个经济拉动能力强的行业,如果贸然用互联网思维去颠覆,可能会走向穷途末路;但如果是用会展的思维去触网的话,O2O就是真命题,是“展览”方程组的其中一个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