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O2O行业普遍遭遇资本寒潮之际,实惠APP却宣布投入重金布局线下平台。
实惠APP是易居中国联合新浪网、新浪微博、分众传媒、申通快递共同打造的一站式社区生活服务平台,成立于2014年7月。经过2年的发展,实惠的注册用户已经突破1200万,累计向市场发放的福利达167亿元。
如今,实惠推出了3.0版本,并且宣告向线下大举扩张:在社区里布局100平方米的线下站点实惠社区服务社,加上线上的APP,借以打通线下最后100米的服务入口。他们将这一战略举措称之为“100平to100米”。
据了解,实惠已于2016年4月在全国40个城市布局试点实惠社区服务社,截至目前已经开设237家实惠服务社,服务社区居民达71万户。实惠计划到今年年底开设1000家服务社。
易居中国董事局联席主席总裁、易居社区增值服务集团首席执行官周忻坦言,社区O2O的确难做,“过去几年当中有很多从线上做的没有做成功,因为这扇门进不去,也有很多从线下往线上做,但不懂互联网也没有做成功。”周忻说,O2O这件事情,最终会有几家公司胜出,但也有很多公司会死掉,希望实惠会成为成功的那一家。
四大服务
据易居社区增值服务集团首席战略官许刚介绍,3.0版本的实惠APP包含了四大服务:商品服务、便民服务、健康服务以及房屋服务。
首先是商品服务。实惠与大润发&飞牛网合作,推出“时速达”业务,精选出1000多种社区居民常用的酒水、粮油等生活食品和日化、清洁等日用百货,由大润发&飞牛网发货到实惠服务社,用户通过实惠APP下单后,实惠管家一小时之内送货上门。许刚透露,在双方的合作中,大润发负责从商品采购、物流、配送一直到服务社的专业环节,而实惠负责的是APP线上订单的管理以及配送到用户最后100米的服务。
另外,在近期已推出的“每日鲜”生鲜预定预购服务中,居民中午前在线上预订后,下班回家就可以到实惠服务社自提或约定时间配送上门。同时,实惠服务社还联合品牌商户推出社区商品特卖,由厂家或产地直供。许刚介绍,据其内部测算,经过3个月的发展,目前实惠单个服务社的渗透率从最初的8%提高到了34%,从单店销售额1.6万元提高到了单店销售额达6.1万元,“在开店后的六个月,实惠的商店销售总额将达到单店销售额13.8万元。”
第二大板块是便民服务,实惠APP整合互联网资源,与申通快递、光大银行、e袋洗、云家政、啄木鸟维修、修哪儿等多家机构合作,提供包括快递代收代寄、生活缴费、家政保洁、洗衣洗鞋、家电维修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近三十种服务内容。
在这些服务内容当中,有一项非常核心的服务,就是实惠和申通快递共同打造的实惠邮局服务。目前实惠邮局日服务人次达到了491人次,累计发放了150万件包裹。
第三大板块是健康服务,实惠与阿里健康家庭医生项目合作,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即将在实惠3.0服务社推出完整的线上结合线下的健康管家服务,分别包括健康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远程专家会诊、手机客户端进行自身的健康数据管理等。
最后一块是房屋服务,实惠管家为小区居民提供房屋租赁、买卖、装修一条龙的便民服务。
为了保证服务效率,实惠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三大保障:首先是品质保障,严格甄选供应商;双客服保障,O2O平台客服和实惠客服;实惠保障,用户对于任何的服务有任何的疑问或者任何的投诉,实惠平台首先进行第一轮保障,然后再和平台合作伙伴进行具体的沟通。
从数据上看,上线3个月的实惠3.0目前可以为社区用户提供32种服务,已经让其布点的社区34%的用户用上了这一APP,活跃用户占比已经达到了68%,支付用户占活跃用户的比例达到了41%。3个月内实惠3.0取得了2615万元的累计销售额,相比于1.0和2.0版本,3.0在用户月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上也有了明显提升,是149.5元,这一数字达到甚至超越了2015年大型电商平台的月ARPU数据。
平台化运作
在实惠3.0版本中,最大的变化来自于线下——进行平台化扩张,在社区里开设服务社。
实惠APP首席运营官杨熙表示,实惠创办的第一天就预见到未来要做线上加线下,既有APP也有服务社的模式。之所以到3.0才布局线下,是因为需要资源沉淀:“如今这个时点,算是水到渠成。”
实惠APP的1.0版本始于2014年7月18号,模式是走进上海和北京CBD的写字楼,让写字楼的白领通过精品福利摇一摇的功能领取免费午餐,这些白领随即把实惠带进社区;到了2015年7月,实惠APP2.0选择和物业公司合作,社区居民主动缴纳物业费的,就可以通过实惠获取礼包和现金奖励。目前,实惠已经和1033个社区物业公司合作,帮助物业公司成功催缴了1.2亿元人民币物业费。
过去的这两个版本,最终的目标都是增加用户黏性,帮助实惠打入社区内部。
打入社区内部以后,为什么又回过头来要做服务社?周忻强调,100平米的服务社是线上服务的支点,线上线下缺一不可:“我绕一个大圈子,希望得到的是一个互联网平台,把很多服务集合到这个平台上,然后在线下有一百个平方米,把这两个串在一起,能够完成和居民之间的高频连接,那么这件事情似乎好像大概就有点意思。”
从表面上看,“实惠服务社”像是一个入驻在社区的实体零售超市。许刚表示,对于服务社的选址,他们最看重的评判标准是社区对于实惠3.0提供的几十种服务的接受程度怎么样,“如果社区里面有条件我们会选择内商或者一楼住户,可以透过社区的围墙。”
目前,每个实惠服务社每周可以提供1500人的服务频次。实惠的初步规划是到2016年年底,实惠3.0的服务项目将超过100个,单个服务社的每周的服务人次将超过3000人次,届时开出1000家社区服务社。“我更关心的数据是一万次。如果我们能够每个月每个实惠服务社能够给老百姓(46.400, 0.07, 0.15%)提供一万次服务,那这将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我认为实惠就走出来了。”周忻说。
“还扛得住”
在还没有达到1万人次的服务人次之前,值得关注的一件事是,和市面上绝大多数社区O2O平台一样,实惠仍然没有盈利。
对此,周忻甚至调侃起了自己:“还好我自己兼的这家公司(实惠)的CEO,我相信任何一个人在易居中国来做这个公司的CEO,可能做两年都会辞职,因为这两年我们没有收入。”
实惠希望凭借3.0来打破这一现状。3.0提供的服务,有些服务是免费的,以换取用户黏性,有些服务将要收费,换取的是门店效益。周忻表示,希望在今年下半年开始产生收入,明年可以实现盈利。
但他数度强调,服务仍然是第一位的:“如果这两者比的话,我更倾向于把服务做到极致。不着急,现在还扛得住。”
但实现盈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大举铺设服务社的实惠来说,不断增加的人力和门店成本是绕不过的门槛。
许刚表示,为了优化成本,实惠首先会把一部分的人力和基础设备的成本和合作伙伴一起承担,比如和阿里健康合作提供的健康服务,阿里健康的合作伙伴U糖免费为他们提供了全套的智能健康设备。
“有些服务是由我们实惠的管家做的,有些专业化的服务未必是管家做得了的,未来我们会和更多的垂直专业合作伙伴合作,他们提供人力资源,而我们提供线上线下平台,降低我们的人力成本。”许刚进一步解释说。
周忻也表示,在平台化扩张的过程中,除了一些必须要加大投入的,比如门店、技术、管家和培训等,其他方面实惠未来会尽量减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