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这件事其实不是一夜之间诞生的,远在PC时代的大众点评就已经实现了消费者在线上找到商家,线下进行消费的online to offline的最初模式,但整个行业的真正爆发是在2014年移动支付的广泛普及之后。
所以我一直觉得中国O2O行业的鼻祖是滴滴和快的,要不是阿里和腾讯两个土豪烧掉了几十亿让上亿中国人民的手机都绑定了银行卡,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O2O平台根本都不会诞生。
因为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消费紧密结合,大多数O2O项目听上去很美,它们把老百姓本来也要花的钱通过平台来支付,貌似离钱很近;再通过强力的地推和高额的补贴可以获得明显的增长,一时间人人都成了风口上的猪,生怕错过了这波移动互联网革命浪潮,很多公众号被问到的问题也开始转变风向,也开始从电商变成了O2O。
可是时间稍长大家逐渐发现,和电商游戏社交这些相对成熟的互联网行业相比,O2O有地域的限制后期增长速度慢,用户数量的天花板明显,边际成本很高,运营成本惊悚,毛利却是奇低无比,很多项目即使做到极致,也没有盈利的可能。结果还不到两年的时间,曾经风光无限的O2O已经臭名昭著。
但就和任何新兴的商业模式一样,O2O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无是处,它有一套和成熟行业不同的内在逻辑。创业者和投资人如果能把这些基本的规律想清楚,就可以避开一些明显的错误,大大的提高创业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