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外媒称,谷歌正在和中国互联网公司网易进行接触,其可能通过网易在中国经营Play商店。对此,谷歌和网易均未回应。
事实上,过去几年,谷歌回归中国市场的消息一直络绎不绝,只是一直停留在传闻并无实质进展。
两个月前,谷歌时隔五年后第二次在中国举办开发者大会,当时谷歌宣布,Google Developers中国网站 正式发布。网站提供所有 Google 开发者所需要的内容,包括 Android SDK、Android Studio、搜索、地图、Chrome 等产品的API。
对于寻求海外市场拓展的开发者,谷歌此举犹如雪中送炭,但并没有引发业界更广泛的关注,因为大家深知,谷歌的服务在没有拿到中国政府的批准之前无法在国内使用。现在看来,谷歌拉拢开发者更多是为今天的Play商店回归在做准备。
获批难度较大
谷歌董事长施密特此前曾表示,在中国市场,谷歌需要寻找到一个商业伙伴来开展自身的一些业务,尤其是负责和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
那么,无论现在流传的网易,还是日后其他公司,与谷歌合作成功几率究竟有多大呢?
据了解,过去两年,谷歌一直在研发针对中国大陆的Play商店版本。该版本应用商店将仅包含中国政府批准的应用和服务,并将安装在为中国市场生产的、运行谷歌授权安卓系统的新型智能手机上。
谷歌能否回归中国市场最大因素取决于业务是否符合中国的审查以及获得政府的最后批准,之前谷歌离开中国市场就是因为内容审查不符合规定,这会导致很多非法和违规信息散布传播,对社会和民众造成负面影响。
此前,谷歌也曾找过为其代工Nexus智能机的华为在中国推出Play商店,但未谈妥,据说是华为不满谷歌希望去除OEM的标签要求。对于网易而言,假如接收谷歌的合作,自然会强化自身移动端的业务能力并掌握更多话语权,甚至有可能挽回在移动社交上的败局。
但业界共知,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过程,不然谷歌回归之路也不会如此漫长。不管是谁接手,此番难度都不会小于以往任何时期。
其实,对于中国市场来说,谷歌Play早就入华了,只是之前作为一种试错的方式进入。大约一年前,谷歌为其Play商店努力与中国手机厂商洽谈,谷歌的条件是,如果手机厂商愿意预置谷歌的Play商店,每部手机将补贴1美元。
结果可想而知,因为中国手机厂商正是利用谷歌离开的这几年空白时间,通过自行获取、修改并发布定制版本的安卓系统,已赚得盆满钵满。
此外,第三方 百度 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腾讯应用宝等更是占据了Android应用分发七成以上市场份额,这也是为何谷歌急于Play商店先回归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市场研究公司App Annie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应用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下载量增长了15%。2016年发行商在iOS应用商店和Google Play的收入超过350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40%,而中国一跃成为iOS应用商店收入最高的国家。
有业界人士认为,谷歌在中国市场的缺席是造成其全球收入与iOS差距的原因之一,这使谷歌不得不加速寻路中国的另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