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想赚钱就能赚钱,问题是赚眼前的小钱,还是赚未来的大钱,后者势必要在眼前或短期内做出一些牺牲,忍受住亏损的寂寞来讨好更多追逐低价的消费者。
广大消费者也许习惯京东试行多年的“满XX元免运费”的一刀切配送规则,对分类计算运费的新玩法一时难以接受。然而对京东来说,庞杂的商品品类对配送要求大不同,背后的物流成本也不尽相同,分类计收运费算是一种对自身精细化运营的宏观调控利器,更能真实的反应不同商品的物流成本,从而制定出更科学的配送解决方案。
可能每个理性消费者都会对京东提升运费感到不爽,然而京东也不能常年免费或低价提供高效的“211”配送服务,这种明显违背市场规律的经营行为注定难以持续,随着物流业务日渐成熟,京东频繁调整运费规则和费用,背后反映的是京东正在努力尝试减少亏损,回归盈利的朴素目标。
西方谚语有云:“通向地狱之路,常常是用鲜花和理想铺成”。京东回归盈利的路上,势必会让广大既得利益群体(消费者)感到痛苦,但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优质服务本就不应免费,中国用户常年习惯享受巨额补贴营造出的虚假免费或低价配送服务,形成各种畸形消费惯性心理和理念,短期内难以自拔,阵痛在所难免。
笔者认为,京东在短期内多次调整运费规则,费用有升有降,显示京东正在不断尝试加强精细化运营的试错之举,不排除会有更多的细分配送规则陆续出台。也在一个侧面显示开放后的物流业务,已成为京东宏观调控和市场竞争利器,战略价值日渐凸显,逐渐成为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