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早前,我们考虑过靠额外功能向我们的社区收费。比方说,我们看到那么多的人通过我们开发的Creative Tools(比如画画和标题)获得了乐趣,所以我们认为大家也许希望购买额外的手段来表达自己。为了测试这一假设,我们建立了一个Lens Store(滤镜商店),让用户在我们提供的免费滤镜基础上可以购买新的滤镜。结果令人失望。只有少量用户想要购买滤镜,并且使用滤镜的人数也开始下降。几周之后,我们干掉了滤镜商店,并且把所有的滤镜都免费开放。我们的社区几乎马上更频繁地使用起了滤镜,并且创作出更多的Snap发给自己的朋友以及添加到Story上。
这段有关Snap处理过程的简短描述实际上格外具有启迪作用。这说明Snap实在是太擅长精准的产品创新了,因为他们对犯错的态度很坦然。他们愿意尝试大的冒险,接受反馈,然后再次尝试。对于推出重大的产品变更(比如Auto Advance)然后有撤销这一点它们完全可以接受,因为这教会了Snap(以及他们的用户)跟产品新的交互手段,这让他们最终可以找到好的执行办法(以Story Playlisy的形式)。
此外,我们的产品往往采用需要大量处理能力的技术,比如滤镜背后的技术,而这在低端设备上往往行不通。这意味着跟其他许多免费的移动应用不同,我们绝大部分的用户都是定位在高端移动设备和告诉无线互联网上面的。
我们已经发现服务于这些市场也没那么昂贵,因为我们的云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往往在这些国家拥有更好的性能和更便宜的带宽。因此,在这些市场我们的成本往往更低。
这也是一个相当值得注意的选择。因为Snap希望交付的功能在发展中市场的使用并不是那么的普遍,Snap承认自己不会去那里竞争。别的公司可以开发一个他们产品的低端版来占领全球市场份额。但Snap宁愿等这些市场走向自己。
这还突出了Snap大规模的计算成本。几天前,Snap跟Google Compute Cloud刚刚签订了一份合同,未来5年前者每年将至少要向Google支付4亿美元。
但值得指出的是,有能力把基础设施外包出去,正是团队相对年轻资历浅的Snap这么长时间以来开发可以那么迅速且规模化的原因所在。Snapchat是在Google的App Engine基础上开发的。App Engine属于所谓的平台即服务PaaS,它把公司在发布产品几年前就要想清楚的众多技术决定都给抽象化了。
这一点奠定了Snap对竞争恐惧的基础,因为他们完全意识到现在的优势取决于谁对用户有着更深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而不是依赖于规模和专业知识。这下一个价值250亿美元的公司可能将来只有一位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