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滴滴等网约车品牌在全国各大城市崛起之后,各大媒体对于网约车安全性的质疑就从来没有停过。在2016年时,政府对于这部分的法律空白进行了填补,并限定了网约车司机的资质。
滴滴对此已经进行积极配合整改,并且对于冗余的人员进行优化。但是因为盈利需要,进行了涨价。同时因为快车专车涨价导致客源减少,导致更多的人将滴滴改成了出租车调度工具。
而2017年1月下旬上海不少本地公众号都刊登长篇幅文章对滴滴进行口诛笔伐:表示现在打出租车很难,很多空车不停,即使偶尔打到也是在大幅加价之后。导致现在使用滴滴的乘客出行成本大幅攀升。滴滴作为网约车的龙头代表,第N次被社会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关于这件事我想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