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筹行业在国内发展的历程来看,自从电商巨头入局后,行业出现了以电商巨头为代表的寡头垄断现象。这些电商巨头们自带流量和背书,对中小平台打击不小。“拓荒者(指早期垂直类众筹平台)扮演了知识普及的角色,现在到了交棒给电商玩众筹的阶段了,”有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这从国内众筹平台的发展路径上可见一斑。2011年,国内最早权益类众筹平台“点名时间”上线,而后2013年底宣布转型成为硬件销售平台,2015年初被爆转型失败,公司开始裁员后又转型回归产品众筹。传闻点名时间从成立后两年多的时间只靠5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支撑。最后难免沦为被收购的命运。
这也暴露出国内众筹从一开始发展路径就不清晰的尴尬,所以一开始众筹与电商界限就很模糊,也导致了权益型众筹复制了电商的一些特性,最终也导致了权益型众筹被电商瓜分天下的同时还复制了电商的行业痛点。
根据盈灿咨询数据,2016年正常运营的众筹平台总计427家,共有16家众筹平台转型,转型方向主要为众创空间、孵化器和互联网服务商等。“之所以出现这么多平台转型,主要是因为平台规模小,资源上无法与巨头平台竞争,且又未及时调整细分方向,导致经营难以为继。”盈灿咨询报告认为。
不仅如此,众筹行业规模也并没有出现大规模增长。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2016年中国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新增项目数量共计3268个,同比减少4264个,降幅达56.6%;2016年新增项目成功融资额共计52.98亿元,同比增加1.08亿元,涨幅仅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