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标志着全世界的物流已进入到供应链管理时代。
我把供应链管理分为三个维度去理解。第一,供应链管理是战略思维;第二,供应链管理是模式创新;第三,供应链管理是技术进步。
1、 战略思维。
国家供应链战略:美国在2012年,奥巴马总统颁发了“美国全球供应链国家安全战略”,指出“我们谋求加强全球供应链,以维护美国人民的福祉和利益,保障我国的经济繁荣”。研究历史上世界三次经济危机与三次产业革命,美国就凭其对“帝国木桶理论”中工业、科技、金融、军事、文化五大板块实施超强的全球供应链整合,使美国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美国始终把整合全球资源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除美国外,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都有自己的全球供应链战略。他们认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單打独斗,要在全球范围内去发展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以取得大国间的平衡与优势。
产业供应链战略:许多国家也把供应链战略作为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即以全球地域为空间布局,打造某些优势产业的“微笑曲线”,建立从战略资源、金融资本到制造生产再到销售与服务市场的全产业链与价值链。从19世纪初的英国开始,先后有美国、日本、德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20世纪末,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以土地、劳动力和规模经济为主导,形成了新的制造业优势,成为新的全球制造业中心。但中国是一个工业大国,还不是工业强国,“中国制造2025”,即再经过十年的奋斗,才能进入工业制造强国行列。
城市供应链战略:在互联网与物联网时代,人们开始研究与打造智慧城市,实际上一个城市的管理,是“五流”即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文流等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实现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空间布局、运作流程的最优化。波特提出,城市竞争力的发展有四个阶段。即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阶段。中囯城市基本处于投资导向阶段,有些城市已向创新导向转移。城市的情况千差万别,城市供应链战略有共性,更有个性,正因如此,形成了不同的城市水平与风格。
企业供应链战略:物流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实践活动,普遍存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项社会活动过程中,是以企业为活动基点的。物流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就好比人体中的动脉与静脉,起到了基本的流通与循环作用,是支撑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物流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物流产业是由于分工的不断深入以及物流社会化、专业化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服务产业。
所以我把供应链战略区分为国家供应链战略、产业供应链战略、城市供应链战略与企业供应链战略四个层面,在这四大层面战略中,企业供应链战略是基础,国家供应链战略是根本。
2、 模式创新
严格讲供应链管理也是一种模式创新,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支撑下的模式创新。而模式创新在各种创新中,对传统模式最具颠覆性和最具冲击力。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运作模式。如商流中的电商服务平台,物流中的供应链集成,资金流中的供应链金融,信息流中的大数据等等。供应链促使不同产业深度融合,产生了制造服务业,流通制造业,物流金融业等等,萌生了新的产业结构。李克強、汪洋等国家领导人考察过的河南鲜易、深圳创捷等供应链企业完全颠复了传统的生产与流通模式,是一种了不起的创新。
3、 技术进步
供应链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进步,包括供应链可视化、绿色供应链、协同供应链、虛拟供应链、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风险、服务供应链、智慧供应链、物流机器人等等。目前最前沿的高新技术都在供应链中得到应用。
总之,推进和优化供应链管理,可以极大的改变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产业发展方式,改变城市发展方式,改变企业发展方式,对经济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