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百度通过内部邮件宣布,百度医疗相关团队将转入AI体系和搜索,受影响的人员将在内部提供转岗机会。从百度的全局战略来看,一直坚信互联网下一幕是人工智能的李彦宏正在为人工智能排兵布阵,第一步是请来硅谷的陆奇,第二步是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找到出口,而医疗正逢其时。
“百度想做中国的IBM Waston”,有分析人士指出。不过与百度以往奉行的快速迭代不同,这一次深耕人工智能+医疗,百度需要更多耐心。
百度医疗团队被调整
2017年2月9日,百度通过内部邮件宣布,对医疗业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和优化,集中优势资源,将医疗业务的重点布局在人工智能领域。据悉,即日起,百度医疗事业部智能小e团队和拇指医生团队,转入AI体系;医疗事业部内容建设团队,转入搜索公司。
今年1月,百度请来微软环球执行副总裁陆奇加盟,李彦宏夫人马东敏也回归百度出任CEO特殊助理。这些举措都被视为重视人工智能战略和优化业务架构的决心。
2017年春节之后,霸占科技媒体头条的就是百度宣布医疗事业部的重大转型。彼时有人猜测,“陆奇可能不那么喜欢O2O”,而如今百度砍掉医疗O2O业务也印证了这一点。医疗业务的转型也被业内人士解读为陆奇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
不止陆奇,李彦宏在裁撤医疗事业部之后,在第17届中国企业家论坛亚布力论坛发言时讲起他的人工智能+医疗战略。李彦宏表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医疗挂号预约服务、智能诊疗、基因分析和精准医疗、新药研发。
在李彦宏看来,第一阶段的挂号等服务技术含量并不高,而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将重新定义医疗行业。例如,未来可以通过智能诊疗系统帮助医生来诊断、通过人工智能收集数据进行基因测序、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新药研发和测试等。“能够改变医疗的最最重要的力量就是人工智能。”李彦宏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在精准医疗等领域不断产生突破与创新,人类最终都会成为AI的受益者。
“百度想做中国的Waston,帮医生进行辅助诊断”,医学博士、杏树林CEO张遇升告诉新京报记者。
Waston是由IBM研发的机器人,第一步商业化运作就是在医疗行业,通过和医疗机构合作,拿到大量病例数据之后,为临床医师提供以证据为基础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