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富士康,我们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和苹果联系在一起。自第一代iPhone问世后,富士康就成了苹果的主要代工厂商,来自苹果的业务营收占据了富士康总营收的50%以上。
这直接导致,苹果卖得不好,富士康也没好日子过。受全年iPhone出货量下滑的影响,苹果去年发布了自2001年以来首份营收下滑的年报。今年1月,富士康母公司鸿海公布的2016年全年营收业绩同样出现了下滑,全年营收4.35万亿新台币(约1363.8亿美元),相比2015年下滑了2.81%。这是鸿海自1991年上市以来的首次营收下滑。
富士康的大客户,苹果公司、索尼公司和微软等,出于分散供应商的考量,也开始将部分订单交给富士康的竞争对手。最近,苹果打算在印度生产和销售iPhone,选择的合作伙伴就是台湾的纬创。
低毛利也是富士康谋变的原因。据金融时报,尽管富士康的毛利率一直在上升,不过仍然处于5%的低位,而苹果和三星的毛利率分别高达40%和30%。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曾提出“微笑理论”,认为价值最丰厚的区域集中在价值链的两端——研发和市场。为追求高利润,宏碁、明基、华硕等代工厂都先后推出了自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