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报告 显示,中国的消费信贷无论是交易规模还是在总贷款的占比,都是上升趋势。
市场存量本身是巨大的——2015年已有约24万亿的规模;
增速是明显的——2015年与2010年相比,交易规模增长约167%,5年间年均增长超过30%。
而且这个市场还远远没有饱和。截止到2015年末,居民消费信贷在全国银行业的信贷规模中占比20%,刨除房贷之后,真正意义上的消费信贷规模占比不到5%,而国外成熟市场消费信贷占贷款比重一般在30%。
传统信贷机构如银行,受限于风控技术,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将难以评估风险的人群排除在服务范围之外,如学生、蓝领、农村用户,另外也受限于运营成本,开发农村、蓝领等长尾市场往往投入产出比过低,传统金融机构没有动力服务这些细分市场。
信用卡是中国消费者享受传统金融机构小额消费信贷服务的主要方式,但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委员会发表的 《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6)》显示,截止到2016年第三季度,全国人均持有信用卡仅有0.33张,加上一人多卡现象的存在,信用卡渗透率远低于33%——巨大的消费金融需求缺口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了机遇。
趣店集团、乐信集团等都是孕育于学生、蓝领群体的消费金融独角兽,而且消费分期市场还可以容纳更多独角兽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