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芯片比全球最好的实验室更厉害,可迅速拿出疾病的准确诊断?微型摄像机能从分子层面上检验药片的真假?系统可以光从语言中检查出此人患有心理疾病?IBM认为,这三个事都可以在几年之内做到,因为他们有大杀器:人工智能+新型硬件。
IBM研究室已经开始着手把这三项研究变成成熟的医疗工具,将公司现存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系统与硅片、毫米波相控阵传感器等结合。
首先要提到的“超成像系统”,是一种广范围的电磁波谱成像技术,不仅可以获取人眼可见光形成的图像,还能模拟超出此范围的电磁波图像。
使用高性能相机和其他传感器,临床医生就能发现用药是否适合患者。“用这种超成像技术,人们就像是长了第三只眼,能发现我们日常所忽视的线索。”IBM技术总监Rashik Parmar说道。
尽管实现超成像的硬件已经出现,但要使其进入市场,还需做更多的工作。能够进行广泛光谱成像的仪器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区别就是IBM要将其简化、小型化,并降低其制造成本,还要用认知算法来进行破译和可视化,让这项技术真正发挥其作用。Parmar还补充道,IBM现在有很多“花里胡哨”的发明,但都能很快让它们变为可用性较高的产品。而在医疗应用上,简单例子的就是用超成像设备迅速看牙,或者为标准医疗射线检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可能就在IBM计划的5年之内,这种机器会变成你身边的药理学、毒理学专家——最终,这种超成像会被整合到手机中,在吃饭或服药之前可以先扫描一下,看是否有有害物质或致敏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