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能够通行全球的故事,中国影企探索了很多年,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更多的是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来当做寻找路径,但发现这似乎适用于送奖片,但如果是想在包括北美在内的全球的商业院线大规模发行的中国电影,这条政治正确的路径似乎并不行得通。
好莱坞在这方面近十年的成功经验便是漫改电影——DC+华纳,漫威+迪士尼,以及一部分漫威系列的超级英雄们还分散在了福斯、索尼等,漫改电影均已成为各家片厂行销全球的“帐篷杆”(tent pole)。在找不到更好的属于中国自己的解决方案之前,模仿好莱坞的成功经验自然成为了好学又有钱的中国民营影企的首选。此外,驾驭这些具有宏大世界观、重特效制作、超大成本和需要全球发行视野的项目,对于制片人的选择来说尤为关键,因此好莱坞的金牌制片人们一时间成为了中国民营影企的座上宾,纷纷被签约拿下——看上去漫改电影+金牌制片人可以让中国民营影企有更大可能地在全球市场闪亮登场、名利双收。
2016年10月,阿里巴巴影业集团与英国Working Partners公司及其母公司Coolabi集团达成协议,获得英国畅销漫画《猫武士》电影版权。
2016年11月,阿里巴巴影业宣布大卫•海曼将担当《猫武士》电影的制片人。大卫•海曼在1999年获得《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电影改编权,制作了八部电影,全球累计票房超过77亿美元,是史上最成功的系列电影。2014年海曼与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联合制片的3D科幻片《地心引力》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横扫 7项大奖成为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大赢家。此外,海曼制作的《哈雷兄弟》,《我是传奇》,《帕丁顿熊》以及《神奇动物在哪里》都是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佳作。
2017年1月,基美影业宣布已与美国AGK影业合作购得了漫威传奇作者罗伯•莱菲尔德(Rob Liefeld)的《极限宇宙》(Extreme Universe)电影版权,并将联合凭借《无间道风云》获得奥斯卡奖的金牌制片人格拉汉姆•金(Graham King)及其AGK影业共同开发这一系列漫画改编电影,同时,基美还将获得该系列影片在大中华地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的发行权和全球票房收入的分账权。
此外,还有通过与好莱坞顶级导演签约并成立合资公司或投资导演为大股东的制作公司来绑定好莱坞一线创作力量的。有意思的是,这些大手笔的签约往往是具体开展的项目计划并不明朗,但导演确实都是顶级中的顶级。比如——
2016年8月,华谊兄弟发布公告,宣布与《美国队长 2》和《美国队长 3》的导演及制片人安东尼•罗素和乔•罗素在美国共同投资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华谊兄弟的子公司华谊美国持有该合资公司60% 的股权,华谊美国拟投入约 2.5 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合资公司的运营管理、影视剧的开发制作、系列大片 IP 的采购储备等。
2016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北京与Amblin Partners主席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握手相拥,正式宣布了阿里巴巴影业集团与Amblin Partners达成战略合作,并将展开一揽子的协同发展计划。根据双方协议,阿里巴巴影业将收购Amblin Partners的部分股权,成为Amblin Partners公司的战略股东之一,双方将在投资、联合制作、衍生品合作及宣传发行领域展开密切合作。
除了好莱坞之外,也有指向欧洲的重大国际化投资,来自于基美影业。2016年9月,基美影业发布公告,宣布拟投资6000万欧元(合人民币4.5亿),以每股5.25欧元的价格认购法国欧罗巴电影公司27.89%的股份。本次投资完成后,基美将成为欧罗巴的第二大股东,基美影业董事长高敬东将出任欧罗巴电影公司董事。基美很早就与吕克•贝松的欧罗巴影业有深度的战略合作,此番投资入股并成为二股东也是其与吕克•贝松这位世界级的电影导演更进一步的深度绑定,双方联合投资出品的总投资达2亿美元的科幻巨制《星际特工》,基美拥有对该国际大片项目的主控权,这也是中国民营影企国际化脚步当中突破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