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3-5552

中国特色的移动支付市场

 
2017-02-16 13:34:36所属分类:行业动态

在中国,移动支付早已走入千家万户;但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移动支付却还没形成大气候。

\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在对比了中美两国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之后, 发现 2016 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已经接近于美国的 50 倍 。惊人的数字背后,体现的是是中美两国不同的支付习惯与金融环境。

在线购物被认为是中国移动支付的传统战场,但 2016 年火热的互联网金融及 O2O 服务是移动支付取得爆发式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数据显示,2012 年,中国在线销售的共有基金仅占有不到 5% 的市场份额,而去年这一数字超过了 50%。打车、点外卖,在 O2O 服务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移动支付的应用范围。

2016 年,越来越多的线下实体店铺开始拥抱移动支付,让中国的消费者们开始变为“无钱包”一族。去买奶茶,结帐时问一句:“可以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吗?”奶茶小妹甜甜地答道:“当然可以!”话音未落,手机上早已调出的支付二维码已被奶茶小妹用扫码机“临幸”完毕,整个支付过程不到一分钟,也再也不用翻遍全身寻找零钱了。

如今,不只餐厅、商店,就连街边的小摊贩和菜市场都被移动支付一统天下了。一直对移动支付保持高冷态度的星巴克,也在今年 1 月接受了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改造,把微信支付接入了自己在中国大陆的门店。

根据艾瑞咨询(iResearch) 统计 ,2016 年中国的第三方移动支付规模至少扩大了两倍,达到 38 万亿人民币(约合 5.5 万亿美元)。其中,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分析认为,中国的移动支付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猛,离不开中国独特的金融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信用卡普及率较低,且通过借记卡进行的在线支付过程繁琐,需要通过短信、U 盾或者随机验证码进行验证。相比之下,移动支付就方便得多了。

市场研究机构 eMarketer 表示 :

近距离支付在中国能够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后发优势——与美国和其他地区不同的是,中国没有深厚的信用卡文化。实际上,中国直接从现金支付时代跳到了移动支付时代。

除此之外,第三方移动支付在中国越来越带有社交化、娱乐化的特征。过去人们常说“谈钱伤感情”,但如今移动支付让日常的社交更“值钱”。过年的时候,互发红包拜个年;朋友同事聚餐时,用收款功能 AA 制;看节目时,还可以用摇一摇参与一下互动,没准还能得个奖品什么的。就在刚刚过去的情人节,微信还上线了新功能,允许情侣之间用“520 元”的现金红包和“1314 毫克”的黄金红包传情达意。

根据易观的数据,2016 年第三季度,支付宝在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规模占比达 50.42%,目前仍然领先于腾讯旗下财付通(微信支付)的 38.12%。但是从变化趋势来看,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同比下滑了约 18%,失去的份额也基本上是被竞争对手财付通拿去了。这与微信更具优势的社交属性不无关系。

Copyright © 2013-2018 合肥彼岸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地址:合肥市高新区亚夏汽车大厦17楼
工信部备案号: 皖B2-20150071-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50071-4 安全联盟认证 安全联盟认证 安全联盟实名认证

copyright@2015 合肥彼岸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400-893-5552 0551-65371998 QQ:800022936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亚夏汽车大厦1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