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3-5552

付费阅读是风口还是泡沫?

 
2017-02-16 15:14:05所属分类:行业动态

2月14号总会发生很多事情,小马哥原本不应该成为头条的。但既然每个人都离不开微信,离不开朋友圈,所以虽然小马哥只是在keso的朋友圈写了句评论“应该等微信公众号付费订阅啊”,瞬间就占据了当天各大科技媒体等头条了。

\

关于付费阅读,2016年已经是搞得沸沸扬扬。分答、得到、知乎、多问,如果再加上音视频类的,就更多了。

大家都在讨论,为知识付费的时代是不是到来了?

有趣的是,这个被互联网挖出来的坑,会被互联网填上吗?

把时间放到20年前,那时候的中国还几乎没有互联网的痕迹。我们看书还是去新华书店买的,看报是去邮局订的,听音乐是要买卡带或CD的。虽然大学里也有复印外文书的,但那还是因为实在买不起原版的。

为知识付费,在那个年代是理所当然的。

然后,我们有了互联网。

20年之后的今天,新闻客户端天天打广告让你下载,下载完还隔几分钟就推送给你新闻;

各种自媒体公众号想方设法让你关注,发红包求你读他的文章;

各个音乐APP虽然也有付费模式,但是大多数人听听免费的已经觉得很满足了。

用户已经没有了付费需要,更别说什么动力了。

这背后并不是产生内容的人变成了慈善家,只是价值链条变得更庞杂了(不仅仅是复杂,而是庞大而复杂)。

事实上,核心内容其实一直是收费的,只是付费方未必是用户。

比如新闻,具有采编权的新闻机构是向腾讯、网易们收费的。

比如音乐,版权公司每年向腾讯、网易、阿里收的钱也不少。

如果对应到传统的渠道逻辑,腾讯、网易扮演的就是分销商的角色,例如邮局和书店。传统的邮局和书店肯定不能花钱买了书和报纸,然后免费送给用户。

为什么腾讯们可以,书店们不可以?答案很简单,就是价值实现的方式变了。眼球经济带来广告价值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价值放大模式。当然经过这么多年,又有了很多很多进化的商业模式。大家稍微留意下一定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里观察到。

现在还有多少歌手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买CD或者靠版税呢?

影视剧演员的每集或每片的报酬已经不低了,但是不是他们的主要收入呢?

看看现在非常盛行的综艺节目,也许就能了解价值实现的链条有多庞杂了。

从制片方搞出创意或者买来创意,再花钱请来制作团队,再花大钱请来大牌明星,再通过发行方开始推广、试播(或者大牌团队直接就能卖给电视台或视频网站),再(或同时)考虑各种广告植入,再和媒体一起搞定其他的广告主/赞助商,片子如果火了,演员得到更多的代言机会,然后下一季拿到更多广告和赞助。

对于一个成功的策划(成功的标准假设就定义为收视率),制片方和电视台(视频网站)都可以算是投资方,他们最终从广告主那里拿到足够的回报;工作人员拿自己的工资;演员拿出场费和代言费,也许还参与分账;用户基本不付费(歌华有线和视频网站会员只是很少占比)。于是整个价值链的长期投资人就变成广告主了。通过广告,需要产生足够的转化,由用户通过关联消费创造利润来实现最终的价值闭环。

这还仅仅是最小闭环,最大的闭环也许是,通过广告建立品牌,通过品牌得到资本市场认同,提升企业估值,再通过二级市场提升企业市值,投资人通过股票交易获利,用户通过股票市场买单。只要市值在,所有人账面都盈利。完美@

希望看官们还没有被绕晕,如果你是这个产业链里的一环,那这部分还真得搞明白了。

Copyright © 2013-2018 合肥彼岸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地址:合肥市高新区亚夏汽车大厦17楼
工信部备案号: 皖B2-20150071-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150071-4 安全联盟认证 安全联盟认证 安全联盟实名认证

copyright@2015 合肥彼岸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400-893-5552 0551-65371998 QQ:800022936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亚夏汽车大厦17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