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类产品先行者很多,甚至有人将过去的2016年称为“知识变现的一年”。
微信公众号推出付费阅读功能之前,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罗辑思维旗下知识服务App“得到”、知乎网推出的知识分享社区“知乎live”、果壳网推出的付费问答产品“在行”、“分答”等,都在各自不同的领域进行大胆尝试,并且卓有成效。
2016年6月,喜马拉雅上线付费音频《好好说话》,首日销售额破500万;12月喜马拉雅联合马东、吴晓波、龚琳娜、梁冬等850位知识网红、2000多节课程打造“知识狂欢节”,当天成交额超过5000万;
2016年6月,罗辑思维旗下平台“得到”APP推出五个付费内容创业产品,“李翔商业内参”上线3个月7万人订阅,按照统一定价订阅年费199元,即1400万元收入,目前已有超过88000 人付费订阅。
2016年5月,一个叫“分答”的产品刷爆朋友圈,因超级网红王思聪1个小时回答32个提问,收入22万元而爆火,仅上线42天付费用户超100万;
2016年4月,知乎在愚人节当天放出一个与朋友圈“红包照片”很相似的“值乎”,经一些大V转发刷了屏,开始试水在线付费模式;
2015年,爱奇艺开网络剧付费先河,首次采用会员差异化排播、首次让用户为连续剧付费,《盗墓笔记》在弹幕吐槽轰炸中狂赚付费用户,上线22小时,播放量破亿,3天破10亿;
而早在2013年,自媒体《罗辑思维》就已经推出付费会员制,5500个会员名额半天入账160万元。
如果这些数据还不足以证明知识付费的火爆,那以下这些或许可以给我们最直接的刺激。
“石榴婆报告”,百万粉丝时尚大号,掌握奢侈品话语权,盛产好莱坞娱乐八卦,天天有广告、一条算10万,月入四五百万元。“石榴婆”程艳开通微信前,同名博客写了三年。
“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刚开通公众号时就很火爆,第三篇文章就已经达到10W+,短短7个月,粉丝数已达26万。黎贝卡方夷敏曾经是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也是个时尚达人。运营公号以来,她成了空中飞人,曾梦想过的香奈儿邀请她看秀。
“餐饮老板内参”,3年前5万元起家、现在估值上亿;母婴类的“小小包麻麻”一年196篇10万+的稿子,每月电商流水3000万元。从最开始第一条广告500元,到现在以万元为单位,现在还有很多人在打听六神磊磊的一条广告卖多少钱。
已经蛰伏许久的“内容”,终于在2016年迎来了集中爆发。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乍听起来“知识”完全可以助人走向人生巅峰,不过,花钱买“知识”真的值得吗?
身边也有唱衰者认为,先行者纽约时报电子版的内容付费在国外并不吃香,而国内以新浪微博为例的付费阅读和打赏功能,刚推出的时候“火花四溅”,但逐渐无人问津,更有部分用户线上咨询如何退出会员,“知识付费”还有存在很多没有解决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