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iPhone诞生10周年。对于苹果来说,这是一场不容有失而且需要全力以赴的战役。它必须成就一个爆款,并深耕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打好公关牌,而不是给中国消费者留下赚完钱就走人的角色。
在中国市场,苹果过去几年一个很大的短板在于苹果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与本土厂商之间的差距太远,各国产厂商花式营销战不断,线下渠道不断扩张,线上互联网营销与情怀营销、明星代言、广告持续轰炸的时候,苹果在中国市场基本上是失声的。
在微信支付宝在大打补贴战、通过城市服务商线下地推商户快速横扫市场的时候,苹果Apple Pay与前两者相比,在市场反应速度、针对线下商户合作推进与执行能力以及营销能力方面也相形见拙。
另一方面,苹果当前也迫切需要加强与中国供应商的联系,在苹果的整个供应链环节,苹果对中国市场供应链的依赖越来越大。苹果在中国创造和支持的工作岗位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供应商。富士康的雇员大约为120万人,绝大多数在中国大陆工作,而且富士康去年底在广州的610 亿元的巨额投资也看的出来,中国大陆供应链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
与此同时,苹果加强与供应链的联系其目的还在于掣肘中国手机厂商在本土市场培植自身的供应商体系。在国内,华为、OPPO、vivo等厂商也在构建自身的供应链体系,台湾联发科、大立光、群创、闳晖等供应商也同样是华为的供应商,华为海思处理器也开始由台积电代工。OPPO有自己的工厂,供应链环节生产线也在逐步提升与扩大。苹果已然意识到其供应链地位受到威胁,需要加强中国供应链的掌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