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贷公司的定位,唐新民认为,“小贷行业是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补充,我们总结的目标客户是信贷需求量在10万到30万的客户,再大的银行会来抢,再小的比如几万块几千块的,由于线下调查的放贷成本较高,我们也基本不做。”
跟银行直接竞争,小贷公司虽然有很多方面处于劣势,但小贷公司也有些自己优势,比如资金定价灵活,利润比较高,效率更高也迎合了部分市场需求。
唐新民表示,随着年轻人成为主流信贷人群,他们更偏好于互联网、移动端,因此他所在的理想小贷2017年设立互联网金融事业部专注线上线下融合,比如和元宝铺合作,移动端APP和线上风控体系的建设等分别属转型突破点。
但是他同时认为相对较大金额的贷款,比如十万以上仍需线下风控支持。因为线上数据的覆盖维度并不能100%还原对一个主体的判断,线上可以覆盖支付、消费习惯,但是对主观意识的判断、经营理念、思维习惯还是很难通过互联网来实现。
“因此我们认为还是要互联网跟传统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更有利于风险的把控。目前我们对小额借贷10万元至30万元的借款需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唐新民表示。
事实上,开始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小贷公司已经有不少。
元宝铺创始人兼CEO陈瑞贵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除理想小贷外,浙江佐力小贷、义乌市惠商小贷、宏达小贷也均与公司有合作。元宝铺为他们提供金融产品定制、IT定制、数据定制和风控定制等全业务周期信贷解决方案,包括用户端APP定制和后台管理系统搭建,并通过自动化取数及数据化风控的方式,获取商户的经营情况、交易流水及订货信息等数据,根据需求建立相应的风控模型,对商户经营状况进行信用评估并输出相应评估报告。
陈瑞贵表示,随着小贷公司对资产端的不断创新以及对市场的不断细分,走上数据化信贷之路是必然趋势,优化信贷流程、提高效能,降低运营成本,才能让小贷业务获得更大的盈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