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和微博拥有同样的产品属性,那就是作为平台核心的资源并不掌握在平台手里,新浪微博的核心是一个个包含明星、KOL、草根大号在内的去中心化的账号。
直播同样如此,直播的核心是一个个提供直播内容的主播,而直播平台对主播的掌控力并不强,除了电竞细分领域的头部主播签约机制,其他行业和数量广大的非头部主播几乎游离在平台的体系之外,而直播平台的核心商业化就必须依赖于这群主播,一方面是直播内容是最好的效果和品牌转化方式,另一方面用户在直播的目标明确,非直播间广告形式关注度较低。
所以这就变成了直播平台的商业化势必与主播相关,同时直播平台想要通过商业化攫取利润必须要截流主播私自广告行为同时还不得不和经纪公司保持高度的协同,新浪微博一直实行的隐藏博主和明星广告未缴纳“买路钱”的博文就是目前促使品牌投放的商业化举措之一,但微博的图文监管机制比视频要简单太多,直播是否能够掌控主播同时又能一定程度的分羹主播广告收入成为直播商业化的重中之重。
当然,如果看财报和市值,新浪微博商业化已经比较成熟,但直播却未必能沿用同样的模式,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二者介质不同导致的商业化差异,而是对内容产出主体的掌控力不同。
在商业化高潮的2012-2013年度,新浪微博远远领先于其他微博,博主别无选择,但直播目前仍然是百团大战,对主播或经纪公司(公会)的管控超过平衡线很可能将主播推向竞争对手。造成用户和主播双流失,当电竞主播跳槽至新平台时新平台瞬时观众就能破十万就是例证,用户追逐的是主播而不是平台,孰轻孰重直播平台早有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