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传来消息,苹果收购了著名的「效率工具」Workflow。2014 年上线的它,由 3 人小团队开发,短短时间内获得不少忠实用户,还曾获得 2015 年的苹果设计奖。
通常来说,被苹果收购就意味着该 app 下架。但据报道,Workflow 不但不会下架,今天原本收费 2.99 美元(中国区 18 元)的它,还对用户免费了。
这是款什么工具?为什么能提升效率?
Workflow 像粘合剂和管道,把不同 app 的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你用搭积木的方式,来定制符合自己需求的工具,不用越狱就能实现复杂的功能。
有人用它来生成文章短网址、下载微博里的视频、记录自己看过的电影、保存 Instagram 某个用户的图片、记录单曲循环 Apple Music、识别图片中的文字并输出成文本……可定制的范围很广,足以让你脑洞大开。
由于正常情况下实现这些功能,需要同时在几个 App 里跳转来跳转去,很麻烦,而用了 Workflow 定制之后,就可以节约这些步骤,一步自动完成。所以它也节约了时间,提升人们在使用 iOS 设备时的效率。
知名的苹果博客 MacStories 称 ,Workflow 是他一直在密切关注的工具,而且正是因为用上了它,才得以令自己的 iPad 变成「个人电脑」。
苹果一直很重视「生产力」方面的投入。不过和 PhotoShop 和 AutoCAD 等工业级生产力工具相比,苹果更加偏好提供降低使用门槛的生产力工具,让人们可以很简单地制作出大方美观的东西。此前有人对比 Keynote 和 PowerPoint,认为前者可以让普通人也能做出漂亮美观的幻灯片,而后者则功能强大,可以实现任何形式的幻灯片。
然而,苹果旗下突出「生产力」的产品 iPad,近年因销量不振而饱受诟病。苹果一直努力更新换代,让设备更轻更薄,而且最新的 iPad Pro 系列还配上了触控笔,尽量让人 认为 iPad 可以是台电脑 。然而,公司 2017 年 Q1 的财报显示,平板电脑整体销量反而下滑 18.9%。很努力,但很尴尬。
苹果收购 Workflow,表明了这家一直引领移动智能设备、移动互联网革命的高科技企业,依然企图让自己的智能设备变得更加「生产力」一些。而可以粘合各个 app、让用户充分自定义的 Workflow,可以帮助苹果实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