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菜鸟网络发起,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和阿里研究院共同编制的2017中国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报告正式发布,报告的发布,让物流业有了评价标尺,让行业的数据化和智能化水平有了量化评价体系,也意味着行业有了“未来指数”,绘制了中国智慧物流发展蓝图。
据报告显示,2016年智慧物流水平稳步上升,智慧物流指数全年值为40.9,但仍处于爬坡阶段,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2016年,国家物流行业相关主管部门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鼓励智慧物流的发展与实践,其中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物流业务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物流行业发展将更加趋向协同,集约和共享,同时还催生了各种创新的商业模式。
智慧物流的应用已对物流服务质量提升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以双11为例,2016年比2015年履约率提升25%,比2013年,1亿包裹签收时间减少近3倍,从9天减少到3.5天。
通过对全国各省市区的时效比较,因靠近产业集群以及规模效应的作用下,长三角地区继续保持领先。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位列全国前三。三地也是我国物流业务大省,合计占到全国总量的13%。时效排名第四至十名分别是安徽、广东、湖北、福建、北京、河南和湖南,位于最后不及格区域的包括内蒙古、新疆和西藏。
尽管中部、西部地区的时效水平较东部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但差距在不断缩小。报告显示,2016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时效指数同比减少了6%、10%和9%,近年来效率提升迅速,说明越是偏远地区,时效改善越明显。同时,中部成为时效提升最快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