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看起来很美”,但“互联网+采购”在国内只是刚刚起步,供需两端仍存在一些难题。
从传统企业来看,向新采购模式的迁徙需要决心。“传统企业要面对三个挑战,一是流程的梳理比较复杂,二是内部原有系统需要与电商平台对接,包括选择商品到确认、验货、付款这些都需要通过系统打通来解决,三是大型企业还要向各个分支机构推广,这些都需要技术基础和执行力。”项有志说。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企业采购服务同样不是将个人用户模式简单复制。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管益忻表示,要做透企业采购市场,电商平台除了比价格、比速度,还要比综合服务能力。
京东大型企业客户部总经理陈川表示,采购环节的业务场景有相当鲜明的行业特征,电商平台需要针对不同业务的采购场景,打造专属化场景化的采购方案。“拿保险行业来说,根据客户的实际采购情况,比如投保礼场景,你要解决网销下单和投保礼的无缝连接,并能根据业务等级来推送不同的商品组合,同时还要解决传统场景下分支机构自行采购造成的仓储积压问题。”陈川说。
尽管如此,企业采购的“大蛋糕”依然吸引了各大电商平台。包括京东、阿里巴巴、苏宁乃至垂直领域的科通芯城等,都在这一领域发力。陈川介绍说,截至2016年,在京东企业购平台交易的企业客户总数已经超过200万家,年订单超过5000万单,年增长速度超过100%。阿里钉钉创始人陈航同样在本月宣布,天猫企业购在阿里钉钉开放平台亮相,并和阿里钉钉一起,为中小企业提供高达10亿元补贴的“春泥计划”,为中小企业向电商化采购迁徙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