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认为,印度电商行业或将在未来的五年内迎来爆发期,这可能也意味着这段时间将会是市场定局的关键。
据eMarketer预测,2017年印度的零售销售额将达到10822亿美元,而来自电商的销售额将达到375亿美元;到2020年,两者将分别达到15990亿美元和794亿美元,其中电子商务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将会从目前的2.5%达到2020年的5%。而且预计2017年通过数字平台购物的消费者会达到1.99亿人,到2020年将达到3.52亿。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至2020年印度电商增速将会迎来爆炸式增长,谁能在这段时间内占据绝对优势,就有可能会成为笑到最后的一方。尤其是对已经略显颓势、优势减弱的Flipkart来说,这段时间的举动至关重要。
之所以说Flipkart优势减弱,一方面是表现在它一年来的运营状况和市场评估上,另一方面是,两个最大竞争对手亚马逊和Snapdeal的各自优势正在逐渐彰显,而且更切合印度市场的需求,与之相比,Flipkart的先发优势已被耗尽。
从2015年7月开始,Flipkart连续一年多都没有获得任何融资,而且同年12月首次被大摩降低估值以来,它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总共经历了18次估值降低,最低时仅为53.7亿美元,和顶峰时期的150亿美元相差甚多。这些信息都直接而明显地反映了资本市场对Flipkart的质疑,至于原因,除却印度电商市场没有以如期速度发展的缘由,更多的是Flipkart战略决策上的失误。
其一,多次扩张业务均以失败告终,令投资人质疑公司的运营能力。而与之相反的是,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的Snapdeal却一直通过收购的方式,不断建立起一个全面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现在有了阿里的支持,其版图可能得以更大范围的开拓。
其二,盲目陷入烧钱补贴进而亏损的困境。就整个互联网经济来讲,以烧钱而迅速获得市场份额的优势,是比较普遍且实际的做法,但前提是亏损面不能太过大于竞争对手,不然的话资金很难支撑到决战。想必这也是Flipkart为何急于融资的原因。
据印度科技媒体VCCircle报道,Flipkart每赚1卢比会亏损2.23卢比,而亚马逊印度和Snapdeal每赚1卢比亏损面不到2卢比。重点是即使这样,Flipkart也没有获得相应的份额提升,反而因为亏损过大受到资本市场的质疑。
总之,虽然腾讯、微软给Flipkart未来继续投入市场争斗带来了资金,但是如果找不到有效的扩张途径,很难保证这些钱够烧几年。
至于三方势力的优劣对比,我们不难推测Flipkart是目前最缺乏显著优势、孤立无援的一个。其中亚马逊背靠总部的雄厚实力,资金自然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它还拥有用户网络购物体验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物流。印度基础设施跟不上经济的发展速度,此等情况下,电商平台物流的快慢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的忠诚度,而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可谓是亚马逊最信手拈来的事。
Snapdeal虽然曾经一度和Flipkart一样,陷于烧钱亏损的境地,不过自从有了阿里的加持之后,它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尤其是关于和Paytm合并社甚至并入阿里的消息甚嚣尘上,令外界对Snapdeal的未来发展更加期待。
与这两者相比,Flipkart既没有牢固的靠山,也迟迟找不到新的业务增长点,可以说地位岌岌可危。
同样的,eBay印度目前在电商市场的尴尬境地,更是寻求合作方的迫切理由。一方面因为商业模式而错失机遇的eBay已经远离主流市场,放弃与否也到了该抉择的时候。另一方面,从投资Snapdeal到如今加持Flipkart,无不证明了这个早在2004年就布局印度市场的电商平台,始终心有不甘,而与Flipkart合并就是其回归主战场的最快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