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线上售票诸多产品中,猫眼仍然处于领先优势,其后为淘票票和微票,且市场竞争力已处于白热化状态。根据淘票票方面提供数据,春节期间猫眼31%市场份额、淘票票接近30%,而微票则为16%,百度糯米跌至6%左右。
虽然是淘票票一家之言,淘票票在今年春节也参与了除《大闹天竺》以外的三部电影的制作与发行,并为《西游伏妖篇》提供保底发行,在春节全面重启票补大战,其对市场的拉动力显而易见。
在铁哥看来,互联网公司在经过三年左右的调整之后,其电影产业布局开始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如俞永福掌管阿里大文娱之后已经开始收缩阿里影业的院线拓展,采取以线上为主的宣发模式。
在此思维下,在此轮院线的收购潮中,互联网企业涉足极少,百度以及腾讯也未见有相关动作。
对于接下来的线上发行市场来看,其主要竞争点为: 1、资金。 微票整合了格瓦拉有腾讯做靠山,虽然《铁道飞虎》和《致青春2》的保底发行失败,但背靠腾讯的资金优势仍相当明显,而阿里影业也手握百亿现金流,票补会成为巨头企业收割市场的主要筹码;2、 产业链。 近日,阿里影业收购了大麦网,虽然详细的融合信息并未出炉,但大麦的演出票务业务与淘票票整合乃是必然,如此可提高后者的用户使用频次,而微票方面也早已有体育赛事、演出等票务信息,只是猫眼仍停留在单一的电影售票业务。
基于以上分析,接下来, 线上宣发平台的市场洗牌期中猫眼的运营压力尤其之大,其母公司光线传媒出于业绩压力很难投入重金支持票补大战,加之售票业务相对单一,其市场的上行压力加大。
互联网公司的电影征途虽然有所调整,但对于一线企业而言,互联网涉足电影内容的趋势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那么对于电影内容制作而言,在如此市场行情下又会有何调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