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被礼物说的裁员内部信意外刷屏了。
但凡裁员,大多公司都讳莫如深,温城辉却主动自曝家丑,勇气可嘉。可仔细读完这篇文章,我却觉得哪里不对劲。的确,文章的观点挑不出什么毛病,创业就是高风险,创业公司需要吸引的就是那些愿赌服输的人才。但让人不太舒服的是文章的语气,始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
从某种意义上,裁员可能意味着公司战略失误,创始人应该为此承担责任。但在这篇文章里我却看不到任何真诚的反思,相反却充满了狂妄和自负,甚至自豪感。
一会儿说裁员是为了不让员工浪费青春,一会儿说裁员是为了保持创业公司的灵活性,一会儿又说裁员是为了投资人的利益,唯独没有提到自己的战略失误。说到底,这些都是狡辩。
看似充满魄力的说辞背后,实则是在为创始人的失误寻找借口。
在决定撰文前,我纠结了很久。一来,温城辉是我朋友,大家都是红杉投资的企业,也时常在微信里相互鼓励,我很欣赏这位充满个性的90后创业者。二来,裁员是个敏感话题,这时候出来反驳难免会有种“落井下石”的感觉。说句难听的,任何企业都会有裁员的那一天,谁知道将来会不会被人落下话柄?
但思索良久,我还是决定写些东西。因为我担心这篇文章会让很多人对创始人产生误解,甚至造成员工和管理层的对立。我不想背这个黑锅。所以作为创始人,我觉得自己有必要站出来说两句。
一
我先自黑一下。在前年的触宝年会上,我做了一场激情演讲。当时我们刚完成红杉的C轮融资,我的大意是要淘汰那些混日子的人,激发大家的创业精神。我自以为那是一场成功的演说,却发现一些原本非常积极主动的优秀员工反而开始懈怠,甚至纷纷离职。
半年后和一位老员工聊起这件事,他的反馈让我吃惊。他说那场演说让很多员工产生了误解,认为是公司对自己的不信任。特别令人意外的是,我的本意是针对那些业绩不达标的员工,却打击了优秀员工的积极性。回想起当年的演讲,我的口吻和温城辉的文章不乏相似之处。充满霸气,强调价值观,却缺乏尊重。这令我至今懊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