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网贷之家发布《国资系P2P平台盘点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3月,国资企业通过多级股权层级结构,参股或控股的P2P网贷平台高达181家,其中正常运营P2P网贷平台159家,停业及问题平台22家。
从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布的企业成分上看,《报告》将各级国资委、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独资企业、改制后的供销社等视为国资企业,而集体企业和尚未改制的供销社等不列入国资企业。同时,《报告》将一个股东持有一家平台的股权,认定为控股,其余情况为参股。此外,如果遇到核实不到股权比例的情况,也暂定为参股。
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3月,具有国资背景的P2P网贷平台停业及出现问题的有22家。其中,13家平台停业,7家平台提现困难,1家跑路,1家经侦介入。此外,还有10家P2P网贷平台已退出国资背景。
在其余159家正常运营的P2P网贷平台中,国资控股66家,国资参股93家。通过对比国资控股的P2P网贷平台股权层级以及最终国资股东情况发现,国资控股平台的股权层级较小,主要以二、三股权层级结构为主,且多数平台的最终国资股东并不唯一。
需要注意的是,《报告》将控股的认定标准设置为最终股东方直接或间接持有一家平台51%以上的股份;最终股东方通过多级公司持有一家平台,每一级股东都要持有下级公司30%及以上股份,并且为第一大股东(其他有关联关系的股东股份合并为一家计算)。
网贷之家行业研究员刘美茹解释称,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随着监管趋严,国资企业不看好平台未来发展前景,退出P2P网贷平台;另一方面是某些国资企业下的P2P网贷平台频频“爆雷”,投资人对该背景下的平台失去信任,平台为保护自身品牌价值,而主动脱离国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