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学会“第一原则”思维
在介绍完这个浮夸土豪的“表面”之后,我们来看看这个硅谷著名企业是如何思考的。伊隆马斯克(特斯拉CEO),查理芒格,巴菲特,乔布斯,拉里埃里森,这四个人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就是:热爱阅读和第一原则思维。
你随便去YouTube上点开几个伊隆马斯克的视频,在视频里,你总会听到一个叫做第一原则(First Principals)的东西。
无独有偶的是,拉里埃里森曾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第一原则思维。那么究竟什么是第一原则思维呢?简单来讲,就是从事物最本质的地方出来,进行推理,而不是根据类比得出结论。因此,实际上类比思维就是第一原则思维的”反义词”。
举个例子:如果一只火鸡被主人饲养了100天,根据类比法,火鸡会认为自己在101天依旧会得到喂食,因为它已经被喂了100天。结果是,第101天就是感恩节,所以这只火鸡在101天时倍杀了。
上面火鸡使用的方法就是类比法,通过研究过去,或者类比过去,得出一个结论。而实际上还存在另一种思维:第一原则思维。
如果这只火鸡明白自己被饲养的原因是因为火鸡在感恩节那天是人类餐桌上的食物,就会明白无论自己被饲养多久,最终都难免被杀结局,因此它要选择逃跑。上面这种从事物本质出发,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就是第一原则。
作为创业者机会在哪里?就是当类比法得出来的结论和用原则得出来的结论差别很大时,这就是一个大众看不到,但是你看到的机会。
2、求胜精神是最大的激励
如果问埃里森为什么有几百亿美金后,依旧每天坚持工作。他会告诉你一个很有意思的答案:他喜欢竞争。埃里森曾说:“我很享受竞争,以及竞争中的学习过程。这令我陶醉。我不知道退休后会干什么。我航海时会四处乱看,有人想较量一下吗?我喜欢竞争,不想呆呆地坐在那里看日落。”
为了获胜,埃里森几乎是无所不用。1986年甲骨文股票公开上市,给埃里森带来了9300万美元的身家。但就在第二天,微软也公开上市,比尔·盖茨拥有的股票价值超过了3亿美元。在微软让世人震惊的同时,埃里森也找到了他一生中最强大的对手。
埃里森多次说过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击败微软,成为世界最大的软件企业。此后将近15年的时间,微软和甲骨文开始了争夺战。
在计算机领域,甲骨文和微软原本“井水不犯河水”:微软侧重于PC(个人电脑)软件的开发;甲骨文则把重点放在数据库和网络应用软件上。但是,微软日益垄断市场,埃里森可看不惯,扬言要打破它。“微软在桌面系统上的垄断,已经是最大的一个商业错误,现在它又想在因特网上垄断,我认为这是个更大的错误……所以不是我与盖茨开战,而是我代表全人类向盖茨开战。”
而且这哥们还真的去战斗了!为了肢解微软,埃里森使用了“谍报员”的手段,专门重金聘请侦探去搜索微软的垃圾。
在2000年,美国司法部起诉微软实行垄断时,法官向比尔盖茨出示了很多关键细节证据。这些证据让比尔盖茨很惊讶,因为即使是作为CEO的他也没有对微软相关产品知道的如此详细,更何况是从外部数据调查的法官呢?
于是比尔盖茨认为公司有“奸细”。经过调查后,比尔盖茨发现公司一名清洁工被甲骨文收买,雇佣她做商业间谍,请她把微软每天的办公室垃圾回收给甲骨文,然后埃里森再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从这些垃圾中寻找对微软不利的证据。
最有意思的是,就在这个“间谍门”被曝光后,埃里森立刻承认是他做的,对微软不利的材料也是他递交给司法部的。但是埃里森拒绝对这次“秘密行动”向微软道歉,并称自己所有行为都是合法的,没有任何后悔之意,甚至骄傲地说:“我对我做的一切很满意。”
这就是为了赢,几乎不择手段的偏执狂——拉里埃里森。而他的人生信条是:“光我赢还不够,我还要其他人输。”
3、敢于打破常规
无论是在商界还是其他任何领域,埃里森都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物。埃里森从来不按照别人的规矩行事,他从来都是规则的制定者。埃里森认为,在商业里,如果你和别人做的一样,那么你必输无疑,你要做的就是与别人不一样。其中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2013年的美洲杯(America’s Cup)比赛。
由于在之前赢得了2010年的美洲杯比赛,因此埃里森有权选择自己参加2013年美洲杯的船只类型。埃里森选择的是一个拥有流线型设计、速度极快、造价非常昂贵的双体帆船。然而,这一船只曾在一次训练中发生了翻船事件,而英国奥运会冠军帆船手安德鲁-辛普森(Andrew Simpson)也因此而不幸丧命。为此,埃里森被组委会罚款,但却在此后依旧获得了这一年的赛事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