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指出,在前述授权查询过程中,记者获取身份证、姓名等信息均为真实信息,但只有不到一半的联系方式为旅客真实电话,半数乘客的联系方式为机票代理人电话,个别无法提取联系方式。
“因为有很多代理人在提交订单时,并不向航空公司提交客户资料,担心被我们抢客户”,上述航空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几大航司都有要求代理人提交真实信息,但他们不遵守,也不好去严格处罚。”部分客户资料掌握在OTA平台、代理商手中,同样存在泄露可能。事实上,由于用户信息管理的混乱,以及多个潜在泄露渠道,部分航班信息泄露甚至无法定位泄露源头。
2012年开始,国内机票退改签电信诈骗事件开始爆发,因为掌握了用户的真实信息、且当时用户对此类诈骗几乎没有防范心理,诈骗成功率极高。
此类诈骗在2015年前后进入高峰期,各大航空公司、OTA平台因此被不断投诉。
在此期间,OTA平台相继上线隐私保护政策。以阿里为例,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通信针对此类情形上线了“私密专线”,消费者购买机票时,机票代理人获取的是虚拟手机号,该手机号仅支持代理人、消费者之间联系,其他人获取该手机号则无法使用。
同时,2015年中航信对代理人系统做出指令修改。2015年之前,代理人系统通过DETR指令可以查询所有旅客的有效客票信息、对应证件号、预留联系方式、常用旅客卡等信息;2015年之后,该指令权限大幅下调,仅可查询在本账号出票的旅客信息。但由于账号放大存在,这种限制依然存在泄露风险。此外,上述航空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航司B系统没有限制过,所有航司的账号理论上都可以MLB、RT。”
2017年2月,中国民用航空局起草《民航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暂行)(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四十六条指出,“旅客信息或重要生产数据泄露,造成重大影响或经济损失”时,民航行政管理机构应当启动网络信息安全事件调查。
此外,该文件第三十五条要求,民航各单位落实旅客信息保护制度,在“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旅客信息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不过,记者就上述购买到国航B系统事宜咨询国航,国航并未回应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