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的“成绩单”正在通过各种渠道陆续被公布。
今年3月,银监会副主席曹宇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016年末,8家开业的民营银行总资产1800亿元,贷款余额约800亿元。而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民营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0.54%,拨备覆盖率471.21%。
但值得注意的是,银监会并未披露各家民营银行的盈亏状况。截止目前,仅有天津金城银行公开透露该行2016年实现净利润1.29亿元。
而从资产总额来看,民营银行的体量仍微。这8家已开业的民营银行的资产总和仅大致相当于城商行宁波银行同期的五分之一(8,840.99亿元),而贷款余额则约占后者同期的四分之一(2931.34亿元)。
虽然数据并不亮眼,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在机构网点数量受到严格限制、业务资质不齐全的情况下,试点银行能取得如此成绩已属不易。
不良率是银行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在这个显示银行风控能力的数字上,民营银行的表现似乎还不错,仅为0.54%,而商业银行在2016年的整体不良贷款率达到了1.81%。
但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民营银行开业时间短,还未经历完整的信贷周期,此时的低不良率并不代表其业务风险水平低。曾刚表示:“对于银行来说,并非不良率高就是坏事,关键在于利息收入能否承担风险。”
而董希淼甚至认为,民营银行的不良率也许“太低了”,“从这个数字的侧面看出,多数民营银行发展过于谨慎了。”
美国金融研究学者Brett King在《Bank 3.0》一书中表示,未来的银行将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Banking is no longer a place you go,but something you do)。对于无网点或者少网点的民营银行来说,似乎一出生就有一只脚迈入了3.0时代。
作为银监会掌门人,郭树清下车伊始就强调,这个银行业的3.0时代已真正到来,“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和流程,整合传统服务资源,联动线上线下优势,提升整个银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对于没有历史包袱的民营银行来说,如何将“另一只脚”迈入3.0是这些先行者们须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