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关于车的故事还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边滴滴的故事还在继续,那边共享单车的好事就不断传来,从2015年初开始酝酿,到2016年下半年集中爆发,时间刚指向2017年,共享单车又在投资人举杯欢呼中打响了争夺的第一枪,并四处“攻城略地”,看来又是一个“百团大战”。
单车共享原本是项公共服务,高度依赖政府资源和输血,但自从有了资本助推,就被上升到滴滴和Uber“橙黄大战”的级别,尤其是单车里“橙黄大战”的主角摩拜单车和ofo。
在2017年的第四天,摩拜单车宣布完成D轮2.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的股权融资。由腾讯、华平投资领投本轮,新引入的战略和财务投资者包括携程、华住、TPG等;红杉、高瓴等现有股东均跟投本轮融资。而在去年9月、10月摩拜单车先后完成数亿美金的B轮C轮融资,这速度之快金额之高令人乍舌。
同样的还有ofo,从2016年8到10月,ofo进行了密集的四轮融资,每轮融资过千万美元,如8月进行A+轮1100万元;9月则是B轮1200万美元;9月B+轮数千万美元;10月,C轮1.3亿美元,合计下来,可能超过2亿美金。
2017年还有一家也玩得动作不小,它就是1月5日宣布完成1亿元A轮融资的骑呗单车,这是由丰瑞投资领投,浑元投资等上一轮投资方参与跟投。而骑呗背后的团队则曾主导全国近200个城市公共自行车的互联网扫码租车项目,其采用“软件客户端+锁桩硬件+线下服务”的模式,拥有丰富的自行车行业实际运作经验。
但尽管看起来都是高手如云,却难掩现实的尴尬。
首先,就是其市场量级不可与打车市场同日而语。根据统计,中国会选择“最后一公里”骑行人口大约0.85亿,但按照传统互联网平台的玩法,1亿用户量才刚刚起步,再加上整个行业还不清晰的盈利模式,共享单身并不见得是比好买卖。
正如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所说,融资是为了活下来,就连行业的老大哥都在被问到“摩拜现在最需要的资源是什么?”回答“特别缺人!每个方面都缺!”,看来整个行业都没有度过“危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