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农村电商,就不能不谈一谈2015年在福建落地的国家电商进农村示范项目。
这个示范项目,是省商务厅为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多方努力争取到的。在福建,有10个县被纳入示范,每个县最多可获得2000万元的配套财政资金。
按照省商务厅和财政厅的资金使用指引,2000万元中,有约600万元可用来发展农村电商培训体系。这意味着决定培训质量的首要因素——资金,已经十分充足。
那么,如何用好这笔资金,让更多有创业意愿的农村青年接受培训,走上创业道路,考验决策者智慧。我们注意到,为了推进这个项目,引导资金规范使用,省商务厅印发了多个指示性通知,并多次对示范县工作进行现场督促、检查、指导,突显了对此次示范项目的重视。
2015年和2016年,农村电商连续获得中央1号文件力挺,足见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商务部开展的第一批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绩效评价中,“人员培训”是县级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绩效评价要求各示范县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电商培训机制,并在人员构成、培训人次、培训方式上设置了许多加分项,应该说,资金使用的方向是明确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0个示范县配套的2亿元财政资金,来之不易。在农村电商培训方面,理应方向明确,积极投入,做好这件利民的好事。我们可以看到,三明市在公益电商培训上所做的工作,响应了广大草根创业者呼声,其工作方式,处处体现为民服务,值得赞许。三明的经验,无疑对部分还在探索资金使用方法的示范县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