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表示,根据2000年和2008年的经验判断,眼下这场“资本寒冬”会持续半年到一年半。那些钱只够烧10个月的公司,已经在想办法减少亏损;那些只够烧三四个月的公司已经开始大裁员;而拥有更少现金流的公司,似乎只剩下关门一条路。
也有专家认为,O2O的死亡还在延续,但无论何种模式,仅仅是线下服务的“互联网+”显然不够,如何提供差异化服务,提供不一样的O2O服务体验,或许是活下来最好的理由,至少是让风投继续烧钱的理由。
上述专家表示,“万能”的O2O,最可能会输在服务上。事实上,朋友圈里面所有对O2O方面的吐槽,几乎都是和服务相关的,比如清洁工阿姨要收了钱才肯走,坚决不接受线上支付模式,比如使用某洗衣O2O服务,衣服洗得不好等等,服务人员的质量问题,才是导致用户背离O2O的根本原因。
用户固然爱便宜,但便宜的前提是,服务质量的对等,不存在歧视。服务环节的错,导致用户对整个相关品类的O2O服务均放弃了,甚至有可能直接牵连友商,O2O本身就是一个新的概念,用户对于线上的这种服务就存在怀疑,又被“坑”了一次,整个O2O都没得玩了。而之后再拼命送优惠券、完善功能等,都将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