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诞生伊始,电商承受了多少赞美,也就承受了多少质疑——假货充斥、产品低劣、虚假报价、逃避税收……电商一路开疆拓土、高歌猛进,这些标签如影相随。如今,电商是时候该撕掉这些标签了。
假货如何剔除
北京的高女士花了100多元从网上买了一款女包,而这款包在商场里的售价要近千元。她和卖家都心知肚明,这款所谓大牌同款就是假货。
因为假货泛滥,中国的电商企业屡遭一些国外机构的质疑。
阿里巴巴集团回应说,截至2016年9月,参与淘宝打假系统的商家是上一年的2.5倍多,在阿里巴巴的帮助下,一年时间内约675个假货生产点、仓储点和销售点被关闭。
北京市工商局网络交易监管处处长陈建平说,假货不是电商的原罪,但却被电商无形放大了。平台公布信息时应该将关闭的店铺、售假者信息公示,通过技术手段让售假的人没办法“换个马甲继续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