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旅游企业2014年的投融资金额已超过120亿元,其市场发展未来将呈三大趋势:1、 在线旅游增速依旧,标准产品领域巨头B2C仍有竞争力;2、营销费用高企,流量困境,小B2C请绕道;3、休闲度假领域是机会、走细分、O2O是出路。
一、 在线旅游增速依旧,标准产品领域巨头B2C仍有竞争力
据最近陆续公布的几家在线旅游公司的财报,携程2014年Q3(下同)净营收21亿元,同比增长38%。去哪儿总营收5亿人民币,增长107%;途牛为85%;除艺龙最差,同比增长仅为2%外,三家公司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即使拿相对标准化的酒店来看,携程Q3酒店预订量同比增69%,环比增26%。去哪儿酒店营收1.117亿人民币(直销占比51%),同比增98%。艺龙三季度的酒店预订量为940万间夜,同比去年三季度的770万间夜,增长速度为22%。酒店是除机票外最为标准化的产品了,但仍能保持高速增长,除了中国30万酒店的标准化差,连锁酒店发展落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在线渗透率低,酒店对OTA渠道依赖严重,酒店毛利相对不低,且既有OTA平台标准化好做(15%,或者说积重难返),这也是为什么艺龙死守酒店不撒手的原因(或者可以说是最后的稻草了)。
二、营销费用高企,流量困境,小B2C请绕道
其实在这样的增长背后我们还应该注意的是投入几何?到底拿什么代价换来的? 答案是巨额营销费用,或者流量获取成本或用户获取成本。2014年Q3携程的销售和市场营销费用为9700万美元(接近6亿人民币);去哪儿Q3的市场营销费用为2.6亿元人民币。前三个季度,去哪儿仅仅付给百度搜索的费用就达到了4.5亿元。途牛Q3的市场费用为1.2亿元,看看途牛上市后的营销攻势就明白了,冠名《非诚勿扰》、林志颖父子铺天盖地的嗲声,还有地铁户外的漫天广告。而另一家非上市公司的同程1元门票战役及最近与途牛两家CEO亲笔战斗檄文的较量都能看到这种竞争的激烈和残酷。美国会好一些吗?也不是,去年全球最大的OTA Priceline仅仅投给Google的营销费用就高达15亿美元,而旅游App获取用户的成本早超过20元一个,成交成本也高达千元,下表显示国外这些创业公司APP用户获取成本高达37美元一个,作为低频应用,旅游APP已死的说法已经不是第一次传出了。所以仅盯着线上的B2C创业公司没有希望胜出,仅盯着标准产品的B2C创业公司更活不到明天,今年环球旅讯峰会上,今日资本徐新曾拿京东投资的今夜酒店特价举例,“携程一起量,也不行”,在线旅游创业出路何在?
三、休闲度假领域是机会、走细分、O2O是出路
其实,即使巨头拿高额营销费用砸出来的增长现象也应该分开来看,比如休闲度假市场的增长,携程Q3跟团游和自助游的预定量同比增加了52%,收入同比增12%,环比增74%;途牛跟团游增长89%、自助游增长81%。由于中国门票市场极低的渗透率极低(远低于酒店和机票),据预测,2014年国内休闲旅游的渗透率约9.6%。线上预订的规模为430亿元。未来三年,线上的复合增长率为35.6%。小创业公司不要试图在标准化产品(酒店、机票、门票)中寻找机会了,微乎其微,更不要动不动就要干出一个大平台,通吃一切了,在线旅游大平台格局已定,携程、去哪儿已分天下,途牛、同程、驴妈妈二线守候、艺龙没落贵族,去啊虎视眈眈,美团随时都是一匹黑马。中国的创业永远都是一窝蜂,哪人多去哪儿,比如你在加油站附近开一家便利店,我也开一家,最后发现一个加油站边一堆便利店,而不是我开家饭店,他开个咖啡馆,直到把一个领域搞成红海才罢休。
在线旅游创业者们可以尝试走细分、做巨头不愿意做的事,看不上的事,抓住旅游的本质,把线下服务做好,巨头线上是无敌的,线下的休闲度假游领域的服务却无法细致标准化,而这恰恰是创业者的机会,线上线下的结合,旅游O2O可以说是唯一的出路,执惠旅游愿意跟大家一同探路,愿与众多在线旅游创业小伙伴们一路同行,在线旅游B2C创业已死?O2O是新生,信不信,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