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约车这个行业很难说什么顾客忠诚度。在很多市场中,司机都在多个平台接单然后哪个平台最先响应就接哪个单。对乘客来说,他们的选择多是基于价格、可用性(车辆多少)和便利性。
Uber、Lyft和全球其他同类产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乘客“体验”。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认为(如果可以的话)从一个市场传送文化和审美到另外一个市场是高尚的目标,因为所谓的文化就体现在顾客与该公司成百上千司机直接接触的互动中。
作为一个独立承包商,司机不会由公司训练或告知如何做好这份工作;然而实际上这些司机们认为自己是Uber和Lyft的员工。
因此,现在随着估值上升以及实现收益回报的需求越来越紧迫,网约车公司通过科技手段提高车内体验,以维持其顾客忠诚度。Uber采用的是软件方式,其主要竞争者Lyft和Ola则从硬件下手。
硬件设备制造(Lyft和Ola都没有因此向司机收费)往往是花钱又费时的,特别是考虑到以应用程序为基础的公司无需担心掩盖设计费、制造费以及实物产品的物流费。(没有公司愿意透露他们产品的制造成本。)
更重要的是,虽然这两个公司在美国和印度都烧钱跟Uber对抗,但是还不知道这样的手段能否推动公司的发展。顾客体验很难直观评价,但是想要通过这些硬件设备就留住客户似乎很难。
但是,至少这些公司都在用户体验和品牌推广上花了大力气。Lyft、Uber和Ola似乎都认为只要往相应的资源上投资就可以获得回报。
Uber从另外的角度出发,发布了最新的乘客端app,在乘坐期间,这个app更像是一个酒店礼宾部。比如,与其姐妹产品UberEats交互融合,乘客可以查看能够在其到达目的地时(或接近这个时间点)可以送达外卖的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