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口红利、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以及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政策支持,自然造就了大量资本的涌入。资料显示,2015年以来,印度已经成为全球创投最火热的市场,吸引了超过9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不完全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对印度的投资高达10.63亿美元,为2015年的6倍。其中,高瓴资本和险峰常长青等机构都在印度市场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购动作。
资本最看重的是回报,而回报最关键的是市场长期稳定。印度市场的特点与中国完全不同,其内需主导型经济具备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并非投资和对外贸易,而是国内的个人消费。长期以来,印度对政府公务人员、军人、国企员工、教师和科研人员等都实行较高的工资制度,这一部分中产阶层成为了印度国内消费的主要力量。
印度国内消费支出的稳定增长,为印度企业创造了稳定的国内市场。2014年,印度GDP中71.5%是最终消费,还有31.62%为资本形成总额,超出部分来源于当年印度对外贸易逆差,这与印度长期实行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有关。
另外,印度强大的服务业也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在印度的经济增加值构成中,52.98%来自于服务业,制造业为30.02%,农业占比仅仅占到了17.01%。尽管印度目前存在大部分劳动力素质不高、制造业欠发达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分工专业化和工人熟练水平的提升,使得其人口红利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聪明的中国企业家,不会忽视印度这一近在咫尺的巨大增量市场。他们在攻城略地的同时,也在为后来进入印度市场的中国企业摸索着经验。从部分在印度设厂或进行投资的企业高层对外的分享中,可以看出印度市场有别于其他亚洲市场,本土团队的竞争力优势十分明显,创投生态也比较完整。
对于已经踏足这片南亚次大陆热土的中国科技军团而言,能否成为其本土生态的一份子,切入本土消费是关键的第一步。印度和中国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游戏规则,作为外来者,只有尊重这里文化习惯,学习并掌握规则,才能完成在中国市场之外再辟一片疆土的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