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通过科技手段来优化“成本管理”,只是顺丰信息化领域建设的一部分,顺丰目前持续扩大“智能物流”投入,旨在提升各个环节的运作效率。
公司助理CEO陈飞表示,随着人工成本渐高,未来快递业不是资本驱动或是人力驱动的行业,“未来一定是科技驱动,我们就是从这个方面研究,来提升整体效率。”
据了解,顺丰控股负责集团信息系统研发与运维的科技人员超过2000名,公司自主研发了一套运营管理体系(订单管理系统、分拣支持系统、时效管理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等),实现订单全生命和可视化管理。自2016年顺丰控股开始建立以大数据驱动的仓库选址、商家销量预测、库存分仓策略和智能调拨方案。
伍玮婷打比方称,“目前快递员的最优派送路线还没有做到智能化,我们希望结合当地的交通和天气情况可以给出最优方案;现在仍然需要人的干预才能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陈飞谈到,事实上,未来网点布局就是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以前是靠人的经验,以后可以根据某个区域人口发展规模,通过大数据分析,测算对快递服务的需求,来决定是否需要布点。”
他还介绍,中转场在“科技化”操作下亦可实现更高效地运转。“我们有一级中转和二级中转,通过订单管理的大数据分析,可以知道订单哪种路线设计会更快。”他举例称,“比如一部顺丰快递车装满一批从A点到B点的货,根据数据分析后,发现在空运前只需要一级中转即可,而不需要两次中转。毕竟经过每个环节都要花时间,丢失率和破损率也相应增加。以前这种分析靠人的经验,将来就可以靠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