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emogee中,包含了140个涵盖日常活动的短语,总共分6大类,比如询问“你想吃什么”或表达心情。Wemogee开发团队表示,该应用是全球首款基于emoji的失语症患者的交流应用,分为图像与文字两种模式。失语症患者可使用图像模式,从emoji组合列表中选择要发送的信息,Wemogee会自动将其转换成文字发送给正常人。正常人则使用文字模式,Wemogee将其转为图像发送给失语症患者。
失语症,是由于神经中枢受损而导致抽象信号思维障碍,进而丧失口语及文字表达与理解能力的临床症候群。形成原因多为中风、脑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外伤性脑损伤等。不要以为这是离我们很遥远的疾病,据美国失语症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失语症患者多达200万,并以每年18万的速度增加,而意大利的失语症患者超过20万。
对于许多失语症患者而言,手势、绘画是他们的主要交流方式,而Wemogee则提供了一种在互联网中更为高效的沟通方式。Polini认为, emoji所表达的图片、手势以及面部表情是人们理解和使用语言的关键所在,它传递出了人类的情绪,因而失语症患者能够很好地理解其含义。
Emoji除了能帮助失语症患者进行有效交流之外,还在治疗受虐儿童的心理创伤方面起到了辅助作用。瑞典儿童权益组织BRIS曾推出过Abused Emoji系列表情。Abuse即“虐待”,其中的表情都与家庭暴力、校园凌霸及自杀倾向等负面事件相关。
研究者Sylvia Ernhagen认为:“许多小孩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感到恐惧,而Abused Emoji就是为了可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小孩们通过图像描述自己的遭遇”。杜克大学国家儿童创伤中心的Gregory Leskin认为,孩子通过Abused Emoji向专家或其他大人表达自己的不幸遭遇,与直接说出口相比会少很多尴尬。
对于人类而言,Emoji可以使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人群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非语言对话,甚至可以完美地展现出情绪的细微变化。与表情包相比,emoji少了几分趣味和幽默,但却拓展了语言和情绪的表达范围。毕竟表情包只是在某几个国家或地域盛行,但emoji却通过不同的平台系统风靡全球,成为人类沟通的桥梁。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图案之所以能够盛行,本质上在于emoji迎合了文字交流向视觉交流转变的文化趋势,emoji与生俱来的复杂信息简单化和无障碍理解使之可以更好地在国际交流平台中担负起信息传递的作用。
近年来,不少公司发现了emoji可能带来的商机。在社交平台中,许多企业开始频繁使用emoji和网友互动,还有的企业深耕emoji表情定制化,催生了许多专门制作emoji的平台。可口可乐、麦当劳、百威等企业与此类平台合作,为自家品牌定制emoji。
例如百威在2014年美国独立日发了一条以国旗、啤酒和烟火的emoji组合的推文。尽管形式简单、成本低廉,但由于其结合热点又不乏趣味,在Twitter中迅速获得关注,收获了113507个赞和152025次转发。
如今,Emoji甚至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emoji日”,即每年7月17日。据Twitter统计,2015年“世界emoji日”,相关话题下的推文大于30万条,用户覆盖139个国家,emoji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从语言层面来看,emoji为交流增添更多活力,其程度已远超文字交流。你来我往的emoji交流使表达更加生动也更具张力。通过上文事例不难发现,利用emoji进行疾病治疗和宣传营销亦不失为优秀策略。相比于图片及短视频,emoji具备直观简捷的优势,有利于加深人们的印象。
有句话说:An emoji says a thousand words(一个emoji胜过万语千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生活节奏的加速,现代人对文字的敏感度急速下降,而对图片的刺激有更强烈的感觉。相较于图片而言,emoji的可传播度还要更胜一筹。有观点认为,emoji在若干年后会成为全球性文字。这是极有可能实现的,但是,在实现的过程中却会经历许多波折和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