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这个曾最被看好的创业蓝海,如今正经历一波“大洗牌”。根统计,过去5年间获的融资的533家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其中已死亡66家,而这一数量还在不断扩大。百川医汇合伙人王运霞说:“有些人形容当前是行业寒冬期,在我看来,如今更像是泡沫破灭期。资本必须追逐利润,持续高热过后,找不到较好发展模式的企业只能面对淘汰。”
在经过前几年资本追捧的热潮后,如今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们需要面对“商业模式是否成立?”的诘问。互联网医疗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各种互联网医疗商业概念需要落地,需要用营收甚至盈利来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投资人们提出了:“大部分移动医疗商业模式是否成立,还是只是一个空想的概念?”的命题,让互医从业者需要不断自省互联网医疗前路在何方?
如果长此发展下去,无法盈利的商业模式,将损害到互联网医疗产业的未来。回望互联网商业发展史,那些“无法建立健康,持续盈利商业模式”的新兴产业都遭遇了灾难,例如曾经的光伏产业、智能硬件、O2O都遭遇了重创,一蹶不振。
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们如何在泡沫的绝境中找到能持续盈利,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商业模式?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究竟是上行或是下落的关键产业分水岭,已浮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