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对零售一直很感兴趣,在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做了十年的投资,从2008、2009年起便投资了一系列电商企业——京东、唯品会、阿里巴巴等。而对线下零售,我也一直非常感兴趣并有投资。
2014年,我曾在连锁零售协会的大会上发表过一个看法,认为 “O2O” 这个词用得不太好,是非常导向性的思维——要么从线下到线上,要么从线上到线下。我认为,应该是 “O+O”,做得更好可以是 “O×O”,什么意思?线上和线下是融合的,是叠加的,甚至是乘数放大的效应。这很难用一个词来形容,所以,马云用了“新零售”这个词,我觉得非常好。
红杉中国投资过一些电商,有人会问:电商还能成长吗,电商还有空间吗?几大电商已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电商还有驱动力吗?现在几乎没有人谈O2O,投资机构也不太看O2O项目了。那么,O2O是不是昙花一现?投资人在砸了那么多钱之后学到了什么,行业沉淀下了什么?
电商是否已成往事?我认为,不是往事,新一代电商还是有许多机会。能不能再出现一个阿里巴巴?我不敢说。但我认为整个电商产业格局不应该是现在这样——三大巨头占据约90%的市场份额,我认为电商产业应该会有具备鲜明特色的,小而美的电商出现。
那么,在对O2O的探索中我们到底学会了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很多互联网从业者理解到一点:线下零售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不是只依靠互联网那套玩法就能玩转。线下零售是否苟延残喘?这个问题不用回答,我们已经感受到很多创新业态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