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流量套餐一直都是与电信运营商业务相关的热门话题,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其实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不限流量套餐的存在。如果说要有,那只是存在于用户单方面的期望中,或者媒体一直在宣传炒作中。
实际上,不限流量套餐都有一个上网流量封顶,超过其中的额度之后,网速便会受到限制,再超过某一个额度,甚至可能出现暂时关闭数据网络的情况。
例如,中国联通推出的冰激凌套餐,如果看套餐的具体规定,便是如此。为了应对中国联通的冰激凌套餐,中国移动推出的任我用套餐,以及中国电信也在积极跟进的不限量套餐,都是类似的情况。
对于不限流量套餐,至少在去年还很少见到电信运营商自己主动使用这样“不限量”或者“不限流量”的营销推广,而主要是媒体炒作。
但是,随着新一轮4G业务竞争的加剧,特别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在全网通手机和阉割版手机、第二卡槽战略等方面的竞争的升级,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自己主动用不限量这样的字眼进行宣传已经成为新的动向。
当然,为了避免不限量对用户造成的误导,在实际销售过程中,一定会明确提示用户这种所谓的“不限量”套餐的实际限制。
为什么说不限量其实是误导呢,一方面对于一般流量消耗不大的用户来讲,所给到的套餐总量按照其一般移动上网的行为习惯确实是用不完,实际上是不限量的效果。但还有一些用户,例如中国联通给到的40G流量也未必是够的,而超过部分开始限速,又极其影响使用网络的体验。
因此,这样的不限流量其实是有限制的。大家真正意义上的不限流量,那其实和包月模式是一致的,也就是不再有一种有月使用流量额度的心理压迫感。但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这显然目前还是很难做到的。
因此,在新的竞争压力下,三大运营商都开始积极主推所谓的不限量套餐,无非就是希望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让用户使用更多的流量,从而使得总消费额能够增加。
而那些根本使用不满额度的用户越多,这对于运营商而言更有利。实际上,不限流量套餐,无非就是换个方式继续打价格战。当然,这一轮以无限流量套餐为标志的价格战在执行“提速降费”的政策要求方面确实又提升了一步。
从过去只是媒体单方面的不限流量的炒作,到电信运营商自己主动发起不限流量的攻势,我们看到了电信运营商终于主动跳进了不限流量这个坑的无奈,这是处于行业老三地位的中国联通的功劳。当电信运营商主动跳进这个坑之后,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影响一:用户对于真正意义上的不限流量或者说包月制更加期待了。目前社会的主要矛盾让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放在通信行业那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上网流量的需求与电信运营商的供给不足的矛盾。
也就是说,当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主动推出实际上是带限制的不限量套餐之后,用户对于完全不限制的包月模式的推出会更加期待。这就意味着在提速降费的道路上,已经进入到了又一个新阶段。因此,只能说,电信运营商们加油,相信这一天会尽快来到!
影响二:也许,电信运营商自己提出的流量经营将成为过去时,特别是已经开展了四年左右的流量后向经营业务模式创新,在流量基本价格持续快速走低的情况下失去基础,从而造成更大的难度。
计划赶不上变化,当运营商寄希望于在4G时代能够在流量经营业务方面有更多的作为的时候,却受到了持续的“提速降费”的政策要求,从而使得流量价格始终处于快速下降的通道中,从而给流量经营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流量后向经营业务,加上在流量资费管控上始终无法做到有效集约。
而不限流量套餐的做法,使得用户对于企业付费的兴趣大大削弱。不限流量套餐,本质上是前向业务模式,由于其体量巨大。对于后向模式的去留,不会有太多顾虑。
可以预计,后向经营业务模式创新面临生死大考。那些纯粹的单一的完全围绕流量做文章的后向模式,问题会比较突出。而中国电信综合平台基于流量之上的虚拟化玩法的产品——流量宝,可能是为数不多的还能在这种冲击下有一定的竞争力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