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 3 月,微软以“智慧家庭”为由,推出了“维纳斯计划”。当时微软的算盘是这么打的:把简化版的 Windows CE 植入机顶盒和 VCD 机,让那些买不起电脑的人感受下互联网。那时中国才 200 多万网民,电视机3.2 亿台左右。
和很多人一样,那是谢冠超第一次听说“智慧家庭”这个概念,当时他人还在联想。据他回忆,包括联想在内的大多数国产厂商都参与了“维纳斯计划”,微软自身推广力度也颇大,为“维纳斯”烧了数十亿美金。
理论上众人拾柴火焰高,但“维纳斯计划”最终却以失败收场,直到个人计算机普及的今天,“智慧家庭”依然是镜中月水中花,概念多于实质。
进步还是有的,谢冠超说,当初梦想着要解决的“连接”问题已经攻克了,可以通过手机等方式进行交互,现在主要解决的是设备本身的智能问题,包括决策、协调、沟通。
Amazon Echo 便是解决“设备连接”的典型,同类产品在中国也并不鲜见,智能音箱作为智能家居入口的说法也一度甚嚣尘上,但当雷锋网记者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云知声 IoT 事业部总裁谢冠超似乎并不认为这样讲是合适的。
“入口我觉得会很多元。现在其实主流的入口还是手机,通过APP的方式在做。”他说。在谢冠超看来,云知声希望解决每一个设备的智能性,“解决家庭领域多个设备智能性,而不仅仅局限在唯一的入口。可能空调是你的入口,不一定要依赖于手机。”
但是云知声与Amazon Echo在部分理念上是一致的,比如——只解决一个交互控制是薄弱的,一定要实现控制+服务才相对完善,当然这之后还可能有其他新东西。“Echo 的成功证明了提供 service 的重要性。”谢冠超强调。
除了部分理念的认同,国内智能语音厂商绝大部分不可避免地对标 Amazon Echo,云知声当然也绕不过。只不过相对于单纯对标 Echo 音箱,云知声对标的是 Amazon Alexa 系统。
相比较于其他专注在智能音箱的厂商,云知声主攻智能家居语音交互整体方案。今年3月,以物联网人工智能服务为主业的云知声,宣布推出面向智能家居的 AI 解决方案 AIOS@Home,瞄准 Alexa 意图明显。
该方案主要利用自身语音计算、麦克风阵列方案以及定位技术优势,从而实现家居控制、互动娱乐和个人助理功能等人机高度交叉互动的效果。
即便如此,谢冠超对 Echo 音箱与Amazon Alexa也不是完全认可,在他看来,echo也是从最初的仅仅“好玩”、到后来逐步与Amazon服务打通连接,才被消费者认可为“好用”的。同时谢冠超也谈到智能家居的入口问题、Amazon Echo尚未入华的原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