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江湖风起云涌。自称MMA(Mixed Martial Arts,综合格斗)最早推广人的徐晓冬和雷公太极掌门魏雷的一场比武,震动整个中华武坛,引发公众对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孰优孰劣的争论。
徐晓冬表示,自己是在“以人民的名义打假”,治治那些把武术妖魔化的假大师。但是,徐晓冬KO魏雷后,搏击赛事《勇士的荣耀》的创始人郭晨冬立刻赞助徐晓冬挑战武林门派掌门人。届时《勇士荣耀》将提供120万元的奖金为约战双方提供奖励。这不禁让人嗅到了“约架”背后浓浓的商业气息。
事实上,资本在搏击领域早就跃跃欲试。搏击因为场地大小适合直播,动作观赏性较强,受到了资本的青睐。2011年以来,行业保持着20%以上的增速,2015年产业规模约220亿元。
过去一年,中国搏击领域新冒出的赛事IP十余个。据不完全统计,有名气的品牌搏击赛事将近二十二个,分别是昆仑决、武林风、CKF中国功夫争霸赛、锐武、丝路英雄、英雄传说、勇士的荣耀、胜者传奇、武林大会等,各地举办的相关赛事也超过200场。每逢周末,全国至少会有5场相同或类似的搏击赛事通过各种平台进行直播。
但是国内赛事的举办和运营的变现效果始终差强人意。一方面赛事缺乏行业规范,优秀赛事IP缺乏,造成赛事同质化严重,搏击选手也无法得到很好的成长。另一方面,搏击赛事举办方承担着非常高的风险。因为赛事举办和制作方前期的投入成本都是刚性的,但内容制作出来后,推广和销售则取决于赛事举办方的运营能力。
目前,业务真正在向全产业链延伸的只有《昆仑决》、《武林风》和《勇士的荣耀》三大赛事。其中,《武林风》虽然拥有稳固的播出终端,内容生产能力极强,但权属不清的商业推广模式,造成绝大多数节目及赛事内容版权模糊,较难进行进一步输出和交易。
《昆仑决》于2016年获得B轮融资两亿人民币,市值3.5亿美金。但有市场人士表示,其缺乏一个清晰的、可持续发展的链式商业盈利模式。对于《勇士的荣耀》,一位行业内人士表示,其最大优势是培养明星赛手,而参与此次“约架”事件无疑是将市场关注度带入赛事的一种商业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