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的资本边际收益是不是等于0了?我们是不是已经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了?我的判断是:是的。从数据上来讲,大概在1990年代晚期,1块钱人民币的投资可以带来大约4毛钱到5毛钱的新增GDP;今天或者说去年,1块钱的投资能够带来多少新增GDP?今天是不是投资边际收益等于0了?我们看到的统计数字是,在过去的大概十几年间,1块钱投资收益从4-5毛钱一路下降到了今天的7分钱,1块钱人民币的投资能够带来新增GDP只有7分,不等于0也差不多了。所以这个时候投资怎么都拉不起来,边际收益接近0了。
另外一组数据——企业的产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从2012年开始一直到去年的下半年全是负增长,企业的产品出厂绝对价格在不断地下降。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产能过剩。在过剩产能的压力下,企业竞相降价,试图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试图保住自己的销售。产能过剩是什么意思?产能过剩就是中国的各行各业已经不再需要新的投资了。
在出厂价格不断下降的时候,你如果有新的投资进行,这个投资收益是多少?投资收益是负的。所以我们不仅已经过了投资收益等于0这一点了,而且已经掉到0点以下了。各行各业的过剩产能很清晰地告诉我们,过剩产能一定会导致PPI的负增长,而PPI的负增长意味着资本积累现在已经过度了,资本的收益等于0甚至等于负的,也就是说投资根本无法回收。
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一些经济现象很容易理解了,现在有一个词叫“脱实向虚”。中国政府很着急,给你们一点钱你们不投入实体经济拿去干什么了?炒股票。2015年经历了一次大股灾现在谁也不敢炒了,去年就炒房子,深圳房价去年涨了2倍,深圳的房价还会涨。没买房的不要过度悲伤,你咬咬牙就买了吧,因为以后还会涨。有了房子的也不要太高兴,涨得越高跌得越狠,将来跌得越狠。
中央银行印钞票,这些钱就是不往实体经济去,你抱怨有什么用,政府老是说“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你怎么引导他也不去,因为实体经济的收益等于0了,所以他不去实体经济了。要想让资金进实体经济要想别的办法,在资本普遍过剩的情况下,在产能各行各业都普遍过剩的情况下,资金不会进实体经济。所以在这个时候印钞票,除了制造通货膨胀没有其他任何的效果。
一旦到资本收益等于0的时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意味着宏观政策失灵,“脱实向虚”只不过是宏观政策另外的一个反映,宏观政策这个时候没有用了。政府去印钞票,钞票不进实体经济,去炒资产价格;财政政策也失灵了,财政政策不能增加GDP,我们知道中国大部分的财政投资进入实体经济,民间的投资大幅度地下滑,是因为收益等于0,政府冲进来投资,结果就是更多的过剩产能。
所以这个时候谈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那是非常荒谬的。因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实际上都是为了拉动投资。可是我们的经济已经不需要资本了,你投资干什么?这个时候政策不应该是刺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