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营能形成壁垒,对现有业务重置以及更新,也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国的Manheim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汽车营销服务商,他从生长到壮大,再到模式和业务定局,形成网络化方面,可以给许多二手车电商提供借鉴意义,它以业务的创新乃至形成垄断,对收购进行了反制。
众所周知,Manheim是全美国最大的批发汽车拍卖行。该公司会为汽车批发商的汽车进行再销售,其顾客包括汽车经销商,制造商,汽车出租公司以及车队。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实体店和网上拍卖,并提供与拍卖相关服务。
但是,Manheim除了以上业务,还衍生了许多其他业务,例如汽车翻新,事故赔偿金额鉴定以及二手车评估等。在它最如日中天的时候,曾有汽车巨头想要直接收购它,但Manheim果断转型,当时上线新功能,在Manheim Auctions注册的汽车会被自动摄像,更加方便了人们对二手车的选购,这项专利技术直接增加了Manheim的估值以及收购难度,巨头的收购策略被迫停止。
Manheim的案例表明,面对收购,企业果断转型或研发新专利技术,提高自己的壁垒,是可以让企业处于一个闭环的安全状态的。以此类推,二手车电商在发展的道路上,凭借技术的革新,建立自己未来的护城河,玩法也有可能得到迭代。
利用大数据技术给C端消费者做价格参考,拉取车源信息并给出市场平均成交价,目前代表公司有车三百,精真估,公平价等等。但是大数据技术,BAT的可复制性是很高的,不管是网抓技术还是信息类平台数据统计,对价格的智能研判的估价壁垒不高。
未来,当靠卖流量变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模式上必须有创新和突破,AI自动化估价的重置空间依旧有,以前是凭借历史交易大数据技术,以后更可能是“交易平台数据+4S店车况数据+人工智能算法”三位一体的估价技术。
这一判断的对标企业是美国的Carfax,Carfax从汽车维修厂的管理软件起家,后来拥有了大量的二手车保养和维修的数据,就变成了一个辅助定价平台,由于Carfax本身具有对车况认定的技术,而且在其平台掺杂二手车交易数据,所以Carfax很容易的做到了精准估价,未来它的方向就是标准人工智能。
二手车金融听起来想象空间是最大的,因为库存周转是车源唯一的KPI。金融是未来二手车市场的发动机,可以撬动增量市场。
目前分为供应链金融(车商库存融资)和消费金融,即使是美国最大的二手车金融平台是Dealer Track, 市值40亿美金,也难逃被Auto Trader Group收购的命运。纯做金融的二手车平台,由于业务模式单一,没有线下的重资产,无论独角兽怎样奔跑,BAT猎人总能找到捕获的方式。
目前,车商贷款的难点在于,如何去识别车商的库存并管控库存车辆的移动及库存车辆的估价。如果没有准确的估价系统和大量的线下地推,车商贷款基本无法操作。传统的金融机构,无论是风控还是肢解车商库存结构,在垂直和专业上介入空间狭小。
所以,未来的二手车金融,对车商贷的趋势,一定是以二手车交易平台为基础,然后做toB的车商贷,例如现在车置宝的“置车贷”、优信金融等。消费金融同理,现在的玩家是易鑫金融、大搜车等,但现在消费贷款的痛点是显而易见,传统金融机构的速度慢,流程冗长。如果不加以改良,用户体验以及产品寿命势必大打折扣。
因此,消费金融在未来,呈现的趋势是承载平台以及金融机构,互联网化,但互联网和传统机构相比有很大的风控难度,这则需要另一个产业链环节的管理和嫁接,以交易平台和融资租赁的消费金融粘合,而后方能建立金融壁垒。
对原有技术或者业务进行重置、创新,不仅是企业的动能所在,更是其保持独立和声量的利剑。今天,你也许只看到了战国时代的二手车交易行业。但明天,随着BAT的到来,人们能看到今时胜者的消失,往日弱者作为创新和坚守者的崛起,理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