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容易看出这一切可能在哪里:营销人员可能会了解消费者的情绪状态,并确定他们是饿还是累,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广告服务。也许Facebook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的想法:“我现在就就想要一个皇堡”,然后向他们播放一个指向最近的汉堡王的广告。
可穿戴设备将使更快的到达那一天:通过EEG技术,广告商可以测量脑电波和脉搏等生理标记,指出消费者何时比较容易接受广告。随着科学的进步,营销人员也许能够确定消费者从自我完善到寻求刺激的情绪动机,从而更好的促使他们与品牌互动。
听起来有点疯狂,但又是合情合理的推测。有了读心术,营销人员走向人生巅峰不是梦。未来,不必利用技巧和心理推测来营销,科学工具将会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消费者。
亟待解决的伦理问题
越精准的“读心”自然也会出现更多的伦理难题。检测想法和面部表情可能会激怒很多消费者。因此,这种情感分析需要获得许可权限。
不过对于科技巨头来说,这似乎并不是问题。消费者已经放弃了他们在Facebook和Google的数据和隐私权,以换取免费服务。请求他们朝这个方向迈出新的一步似乎并不是太难。不过另一方面,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和了解一个人的行踪和不是一回事儿。
技术的发展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尽快回答并解决这些问题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