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观点——互联网业里的许多概念,比如人工智能、万物互联、智慧地球等等,若说理想状态的深度,都是非常趋同的,它们大概等于大同世界,或者乌托邦。
之所以会说这是“乌托邦”,其实还是在于以今天的计算能力来看,很多理想中的状态无法实现。
这个想法很好理解,我们可以把自己回溯到几百年前,几百年前的古人无法预测天气,不知道究竟何时才适合播种、耕地一样。如果当时有个预言家说未来能够预测半个月的天气,播种耕地都讲有据可依。但这个观点在当时绝对会被称作是异想天开的“乌托邦”。
我们如今去谈人工智能、万物互联、智慧地球,其中很多设想很多时候也会被看作乌托邦,但乌托邦的核心并不在于不现实,而是在于以今天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来看,不现实。
二十年前机器学习在工业界很难找到使用价值,因为那时的计算能力实在太烂了。但是随着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机器学习在今天正在逐渐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量子计算机之所以会诞生,也是和人工智能以及万物互联等技术对于数据计算的渴求越来越强烈。我们时常说人工智能和万物互联这些概念,但这些概念其实本质来看都是计算能力在背后作为核心支撑。
甚至可以说,整个人类社会本质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云计算”和“大数据”推动着往下走的。
当年汉代实行“编户齐民”的人口户籍制度,把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并且以此制定税收、政治政策。在其中“计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当时“连接能力”不强,很多人都因为逃税跑出了“编户齐民”这个户籍体系。这使得汉代中央掌握的“大数据”本身就是错误的,再加上当时的“云计算”不够科学,税收等各项政策都有很大的偏差。
这种情况在今天当然已经不存在了,公安系统内所有人的信息乃至指纹都一一存在。国家的税收、教育、房产、生育政策几乎都依次科学制定。
随着量子计算的到来,未来大数据和云计算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量子计算机是材料性质、物理性质完全和今天的计算机不一样的设备。这种计算机基于量子系统,可以进行高速运算和处理量子信息,理论处理速度是传统计算机的数十亿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在面对媒体时曾说到,它对某些特定问题的计算能力就可以达到目前全世界所有计算能力之和的100万倍,计算能力将会突飞猛进。此外量子计算机能耗更低。
量子计算机带来计算能力极限的大幅提升,意味着量子计算机可以分析更多数据。比如,实现精准的天气预报,躲避飓风海啸;计算优化的出行线路,让城市减少堵车;识别有效的分子组合,降低药物的研发成本和周期;甚至可以用于探索太空,较快辨别可能存有生命体的行星。